回鄉偶書⑤|故鄉文學往事

近10年來,縣城急劇擴張,以至于我這個帶著濃重富順口音的富順人,常常在富順街頭問路?;毓枢l,除了探望父母,有時候是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學活動。從親歷過的幾次文學活動,我大抵看出這片土地三十年來的變遷。

責任編輯:聶寒非

近10年來,縣城急劇擴張,以至于我這個帶著濃重富順口音的富順人,常常在富順街頭問路?;毓枢l,除了探望父母,有時候是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學活動。從親歷過的幾次文學活動,我大抵看出這片土地三十年來的變遷。

四川省富順縣某鎮。 (IC photo/圖)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富順縣。那是川南的一座古老縣邑,建縣始于北周,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富順建縣的第一推動力,是大地深處豐富的鹽鹵??箲饡r期,來自富順的井鹽曾穩定了軍心民心。1930年代,歷經千年的井鹽業終于有了最重要的收獲:國民政府下令,以富順下轄的自流井鎮和鄰近的貢井鎮為基礎,設立省轄自貢市。很長一段時間,它一直是除成都和重慶外的四川第三大城市。

歷史上,富順既有發達的井鹽生產,又是一個人口稠密的農業大縣,多年以來形成了重文尚教的傳統。從宋朝開始,富順考中進士者多達二百七十余人,舉人及秀才不可勝數。明朝景泰十才子之一晏鐸、西蜀四大家之一熊過、清朝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巴蜀報業第一人宋育仁、民國思想家李宗吾、戰國策派作家陳銓等等,都是富順文人中的翹楚。至于現當代詩人、作家、教授,更是層出不窮。

我在富順生活了21年,也就是自出生到高中畢業。這21年里,我在富順的農村、小鎮和縣城都留下了相應的足跡。此后,外出讀書、求學、就業,富順終于從家變成老家,從家鄉變成故鄉。但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