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風流 | 袁隆平 我的摩登時代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和這張陪伴了幾代人長大的面孔一同出現的,是“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等詞句。在許多人眼里,某種程度上,袁隆平等于豐衣足食
2016年10月3日,袁隆平在香港會展中心的露臺,他背后是臺風來臨前的維多利亞港
人物簡介
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2018年9月8日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獲評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和這張陪伴了幾代人長大的面孔一同出現的,是“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等詞句。在許多人眼里,某種程度上,袁隆平等于豐衣足食。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第492期)
86歲的袁隆平走路比從前慢了,遇上人多的場合,不習慣讓人攙扶的他,也偶爾讓扶一把。像每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會問旁人年紀和籍貫,感嘆時光飛逝,卻不會說自己老了。
身體不會撒謊,他的聽力不復從前,聽別人講話需要對方加大分貝,還是聽不清就讓秘書湊在耳旁大聲重復一遍,再用更大的聲音回答。視力也弱了些,眼球邊緣泛著一圈青灰色。演講的稿子必須換成三號或者小二號字體。在10月3日的“呂志和獎”領獎儀式上,原本不到一頁紙的講稿因字號變大拉長到了四頁,用回形針別起來,念到第二頁,紙張卡住了翻不過去,他嘟噥了一句“真是麻煩死了”,這句話經話筒放大,傳入在場嘉賓和記者的耳中,在現場持續不到三秒的笑聲里,他又開始了英文陳詞。
這串笑聲短暫而友善,晚宴嘉賓稱這是他“真性情的體現”。對這位雜交水稻領域的開創人,每一個人都抱有基本的尊敬。和這張陪伴了幾代人長大的面孔一同出現的,是“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等詞句。在許多人眼里,某種程度上,袁隆平等于豐衣足食。
這并不是袁隆平刻意塑造的形象。在更多時候,他愿意說自己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斗。每一次采訪,袁隆平都會講他的兩個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的夢想。據統計,全世界現在有一億五千萬公頃水稻稻田,但是雜交水稻還不到10%,若有一半種上雜交稻,可以多養活四億到五億人口。另一個是“禾下乘涼”的真實夢境——超級雜交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把還長,稻子比花生米還大,他拿著蒲扇,躺在水稻下乘涼。如今他仍未停止雜交水稻“高產更高產”的步伐,正是為了實現這個夢。
這個夢回到最初,大概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帶著他和同學們去一個資本家的園藝場參觀,桃子紅紅的,吊在樹上,葡萄一串一串,掛在藤上;鮮花五顏六色,鋪在路上。他覺得學農真好,又想到熱播的卓別林電影《摩登時代》,窗外就是葡萄,伸手就能摘;牛奶不用擠,自己流進杯子。兩相對應,學農好像就是朝著摩登時代走。
再往上追溯,袁隆平從事農業有些“天命所歸”,他所在的袁家支脈在明代落腳江西德安縣南郊,世代務農,直到太平軍起義期間才棄農經商,家道也由此興旺。父親袁興烈畢業于南京東南大學,做過西北軍將領孫連仲的秘書,后任南京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科長。母親華靜在安徽蕪湖教書,是當時少有的知識女性,袁隆平的英語也由她發蒙。袁隆平出生在北平協和醫院,屬隆字輩,因生在北平,取名“隆平”。
日軍侵華讓袁隆平一家陷入顛沛流離的生活,輾轉湖北、湖南、江西、重慶。1949年,袁隆平考上西南農學院,成為建國后第一批大學生。195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這所大學畢業,并懷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到湖南偏僻的安江農校當了一名老師。
袁隆平經歷過苦日子。大饑荒讓他受夠了饑寒。冬天將手腳烤熱了鉆進冰冷的被子,第二天起來依舊是冰冷的。年輕時他熱衷游泳,餓到游不動。他見過餓殍,聽過無數次“金元寶比不上兩個饅頭”。這段經歷讓他的夢具象化——提高糧食產量,維護糧食安全。他的研究重心放到了水稻增產增收上。
令他沒想到的是,真正學農比資本家和喜劇電影里的生活困苦多了,而他因機緣巧合走上的雜交水稻之路在當時更是一片荒蕪。在這條路上,他開墾不息,創立了自己的摩登時代。
袁嗲嗲
湖南雜交水稻中心建于長沙市芙蓉區遠大路,這里人跡罕至。低矮的民房零散錯落,經過水稻中心,順著路往里走是水稻中心的示范田。正是水稻收獲的季節,收割機轟隆作響,空氣中飄著青草的味道。不到五百米、只容一輛車通行的細長小路上,掛著十余條橫幅,內容皆與糧食生產有關。
隨著袁隆平聲望日隆,水稻中心已逐漸成為訪問團必來的一個景點,幾乎每天都會接待數個團隊,遇上來賓身份極為重要的,袁隆平會從行政樓三樓最深處的辦公室走出來,在樓前“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題字前拍照。與科研工作沖突時,他通常會拒絕,比如,我采訪當日申請拍合照的青年宗教代表團。
袁隆平向江澤民主席介紹雜交水稻研究
袁的身份為中心帶來了巨大的利好。國家領導人來這里視察,只要袁隆平提出要求,通常都會予以滿足。1994年,時任總理李鵬視察,袁隆平申請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要了1000萬元的經費,李鵬當場就批了。后來他們才知道,本來準備給3000萬元,沒想到只要1000萬元。1998年袁隆平申請研究超級雜交稻,報告遞到時任總理朱镕基手里,他馬上就批了一筆經費。2013年袁隆平參加李克強總理的座談會,李克強說超級稻很好,不僅要百畝,還要千畝萬畝。他一回中心就和鄧啟云商量出“超級稻百千萬示范工程項目”,批了5000萬元。
這幾乎是為袁隆平創設的一個研究中心。1983年,湖南省科委提出成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長沙市東郊馬坡嶺數十公頃用地上,辦公樓、實驗樓、宿舍樓拔地而起,袁隆平出任中心主任。
進門即是“水稻展覽館”,湘繡繡制的畫面中,袁隆平躺在比樹高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