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富豪榜”但不僅僅關注富豪
似乎從《福布斯》開始在中國推出富豪榜起,中國富豪的多事之秋也便告開始,牟其中、仰融、楊斌、周正毅、顧雛軍等人的先后落馬,甚至使“富豪榜”落得個 “追魂榜”的惡名。一度盛行的“原罪說”,因富豪榜的這種“點殺”作用而得到了證實。連續多年占據富豪榜上最多位置的房地產商人,則因為集體“露富”而暴露出這個行業的暴利內幕,以致房地產業成了公眾譴責最多的行業。
最近媒體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由不同媒體評出的多個“富豪榜”。最近的幾天里,至少有英國人胡潤的“百富榜”、《福布斯》雜志的“富豪榜”和《南方周末》評選的“創富榜”。其中胡潤和他的前東家爭吵得不亦樂乎,《南方周末》卻另辟蹊徑,以個人財富、社會責任、企業文明、公眾美譽度等四項指標的綜合評估,試圖評出一個“既富且仁”的富豪群體。不過對于一般公眾而言,翻來覆去不過那些人,誰比誰“富”有排序作證,誰比誰“仁”卻有些難以捉摸。而且從“創富榜”的榜單看,即使計入“仁”的因素,人選也沒有太大變化,給人的感覺是“既富且仁”,就等于“為富既仁”。
似乎從《福布斯》開始在中國推出富豪榜起,中國富豪的多事之秋也便告開始,牟其中、仰融、楊斌、周正毅、顧雛軍等人的先后落馬,甚至使“富豪榜”落得個“追魂榜”的惡名。一度盛行的“原罪說”,因富豪榜的這種“點殺”作用而得到了證實。連續多年占據富豪榜上最多位置的房地產商人,則因為集體“露富”而暴露出這個行業的暴利內幕,以致房地產業成了公眾譴責最多的行業。
中國改革開放多年后,國人才開始有了財富的概念,至于基于巨大資本才可能獲得的“富豪”之稱,于中國人就更是全新的東西。馬克思曾有“資本一來到世間,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的著名論斷,這其中的資本,恰恰指的是那種以最快的速度、最不規范、最不道德甚至不合法的方式積累的資本。這一代中國人有幸看到飛速積累的財富、層出不窮的“富豪榜”,而一個個違法入獄的落馬富豪則讓國人看清了一些富豪在財富積累過程中的“原罪”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南方周末》的“創富榜”和《經濟觀察報》的“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才具有了特別的意義。“創富榜”人選與“富豪榜”人選高度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中國富豪開始從單純的財富積累,向凈化財富、塑造形象的轉化。而“最受尊敬的企業”的定義,本身已經包含著社會責任的評價,單純的經濟指標,遠不足以構成受公眾尊敬的充分條件。除了傳播信息之外,“議題設置”也是現代媒體的重要功能之一。胡潤和《福布斯》將“富豪榜”的議題引進到中國,而“創富榜”和“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則以修訂標準的方式,引導公眾和富豪、企業,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比財富本身更廣闊的視野。
現代社會中的資本具有多重復雜的屬性,它一方面貪婪地吸吮社會財富以滿足自身壯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自身的能量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沒有資本的充分積累,就沒有現代社會的進步,而沒有對資本的節制和引導,則社會必然失去公平。就目前的中國而言,雖然對于是否清算財富“原罪”,至今沒有明確的結論,但相繼因違法而落馬的富豪,已經向曾經骯臟的資本發出了嚴正的警告。“創富榜”之類的正面引導,則有可能鼓勵、激發資本和富豪向善的動機和行動。(張天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