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三點半難題”:校外機構,進退之間
為了找到盡可能多的機構供選擇,王義偉起初特意省略了磋商價格這個環節——在培訓機構眼里,學校是亟待開拓的肥沃市場。
成都天府新區還存在另一種模式:從選擇機構到引入,再到整個課程的運轉管理,每一個環節都由家委會自主管理。
成都成華區一所小學也曾打算設興趣班,家長內部發生了分歧。有家長特意跑到學??棺h,認為興趣班會讓孩子無心學習,一下午都在想課后怎么玩。
發自:四川成都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8年6月8日下午,合肥市臨泉路第二小學“三點半”課堂,學生們正在學習非遺蛋雕創作。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3日《南方周末》)
為了找到盡可能多的機構供選擇,王義偉起初特意省略了磋商價格這個環節——在培訓機構眼里,學校是亟待開拓的肥沃市場。
成都天府新區還存在另一種模式:從選擇機構到引入,再到整個課程的運轉管理,每一個環節都由家委會自主管理。
成都成華區一所小學也曾打算設興趣班,家長內部發生了分歧。有家長特意跑到學??棺h,認為興趣班會讓孩子無心學習,一下午都在想課后怎么玩。
2018年年末,成都市天府新區某民辦小學課程負責人王義偉接到一個任務,尋找合適的校外機構進駐學校,為學生提供延時服務。
過去,王義偉管的是如何設計課程,而這一年來,他又花了大量精力研究校外培訓機構。
所謂延時服務,指學生下午三四點放學后,由學校提供的帶有“托管教育”性質的課后服務,其內容包括安排學生做作業、體育鍛煉以及興趣拓展等。
是否允許校外機構參與,是解決中小學“三點半難題”中的一個關鍵節點——誰來請?請誰來?費用怎么付?課程質量如何?會否趁機做廣告導向其原有培訓業務?涉及到市場機構,又是否會產生尋租空間?
“它都不盈利,為什么還要給我好處呢?”校外機構的參與從2019年4月起,王義偉笑說,自己既不差這點錢,引入的機構也賺不了錢。
四川是目前為數不多允許校外機構進入的省份。2019年1月,四川省教育廳向各市(州)教育部門下達了一份實施意見,鼓勵學校與具備資質且規范的第三方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開展合作,提供普惠性、有保障的課后服務。
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是其中最積極推廣此舉的區域之一,這里大多數實踐都在回應上述問題。
86門體驗課
一邊是被限定的入校條件——質量有保證、機構安全可靠,找到足夠多機構才能優中選優,另一邊是遠比市場低的課程費用,王義偉當時覺得,利潤這么薄,沒有機構會來。
校長不這么想?!翱梢赞k個課程體驗活動試試看,引入100門課程,讓學生選課前有機會充分體驗?!?018年年末,校長找到王義偉說。校長提供了方法,不過王義偉還是沒什么信心——他的心理預期只有30門。
事情出乎意料。他整合學校、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