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100萬元買房,一年后只用還99.5萬元

這種利率逐步降低的趨勢,正好是與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緩、實體經濟投資收益下降相一致的。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9年8月21日,德國政府以負利率出售30年期債券,這表明市場和未來增長陰云籠罩,更多央行的刺激措施可能正在路上。 (IC photo/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3日《南方周末》)

這種利率逐步降低的趨勢,正好是與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緩、實體經濟投資收益下降相一致的。

下一次金融危機也許是催生全新貨幣制度(由央行主持的數字貨幣)和全新貨幣理論的契機。

2019年8月5日,丹麥第三大銀行——日德蘭銀行推出了世界上首例 負 利 率 按 揭 貸 款 ,貸 款 利 率為-0.5%。也就是說,如果你借這家銀行 100 萬元買房,一年后你只需還99.5萬元就可以了。

古往今來,借別人錢需要支付利息,這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在今天的許多國家,借款人不僅可以不付利息,甚至還要出借人倒貼,出現了所謂的“負利率”現象。

此次丹麥的貸款利率為負,是繼國債收益率為負、存款利率為負,全球最新涌現的負利率形式。一個全面負利率時代真的來臨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又會給一國及個人的經濟生活帶來什么影響?

負利率的由來

首先,負利率并不是突然出現的偶然事件,它經歷了一個從低利率到零利率,再從零利率到負利率的演變過程。

自19世紀80年代開始,無風險到期收益率——以與指數掛鉤的到期國債的實際收益來衡量——出現了持續的下降。在 1980 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一個英國的投資者買入10年期與指數掛鉤的國債,可以得到超過 3%的實際收益。但到了2007年,這個收益已經下降至1.8% ,到 2015 年 1 月 ,則 掉 到了-1%。

實施零利率政策的日本,開創了國債負利率之先河。1998年11月,半年期日本國庫券出現了低于零的利率。不過,這件事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特殊事例來看待,誰也沒有想到,它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標志。

直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恐慌情緒推動所有的資產價格急劇下跌,國債成為最后的避風港,在投資者的瘋狂追捧之下,美國國債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負收益。巴菲特當時認為,這是他這輩子所能見到的最為奇特的現象。

但是沒過多久,這種“最為奇特的現象”又在歐洲重演,隨著主權債務危機的蔓延,歐盟國家各項資產的價格都出現非理性下跌,德國國債成為投資者的避險選擇,其收益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柯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