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吾浩然之氣 | 2019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

凱林、拉特克利夫和塞門扎的發現不僅揭示了動物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的基本生命科學問題,也為貧血、癌癥等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責任編輯:朱力遠

凱林、拉特克利夫和塞門扎的發現不僅揭示了動物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的基本生命科學問題,也為貧血、癌癥等疾病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7日,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斯德哥爾摩宣布,美國哈佛醫學院的威廉·凱林(WilliamKaelin)、英國牛津大學的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Ratcliffe)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格雷格·塞門扎(GreggSemenza)共同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人的獲獎理由是“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并適應不斷變化的氧氣供應”。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威廉·凱林(William Kaelin)、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Ratcliffe)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Semenza),2016年三人曾獲得拉斯克醫學獎。 (資料圖/圖)

圍繞“氧氣”做文章

眾所周知,氧氣對動物和人類維持生命至關重要,而氧氣如何參與生命活動,動物和人類的細胞又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變化,則是科學家為之癡迷的研究方向。

德國生理學家奧托·瓦爾堡(OttoWarburg)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獲得193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比利時科學家科爾內耶·海曼斯(CorneilleHeymans)則因為發現頸動脈如何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