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會員制將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
傳統商業的邏輯是賣“貨”,以產銷為中心,目中無“人”賺差價。新商業的新邏輯卻是運營“人”,尊重用戶、研究用戶,以人為本,為用戶創造價值
責任編輯:陳斌
COSTCO獨特的商業模式:實行會員制,辦會員才能購物;商品不賺差價,賺的是會員費。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
傳統商業的邏輯是賣“貨”,以產銷為中心,目中無“人”賺差價。新商業的新邏輯卻是運營“人”,尊重用戶、研究用戶,以人為本,為用戶創造價值
美國連鎖會員制超市COSTCO進入中國,首站落戶上海,門庭若市,人氣火爆。不就是一家超市嗎,上海市民見過各種大場面,為何齊刷刷去湊這個熱鬧?
這與COSTCO獨特的商業模式有關:實行會員制,辦會員才能購物;商品不賺差價,賺的是會員費。2018財年,COSTCO共收取會員費31.4億美元,總利潤31.3億美元。
COSTCO在美國的會員年費為60美元/120美元,會員續簽率高達88%,深得人心。并非獨此一家,這在美國較為常見,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也是這套模式的踐行者。
有趣的是,近些年來,山姆會員店等線下商超學習電商模式,進軍線上業務;而阿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