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路環保,戶口難上,紙蟹橫飛
出于保護水質的需要,陽澄湖的養殖圍網面積一再縮小,經多次整改,已從2002年的8.1萬畝降到了目前的1.6萬畝,僅為原來的五分之一。
發自:蘇州、北京
責任編輯:馬肅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嵇亦琳 阮美婷
2019年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節現場,剛剛被捕撈上岸的大閘蟹有力地揮舞著蟹鉗,吐出泡泡。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10日《南方周末》)
出于保護水質的需要,陽澄湖的養殖圍網面積一再縮小,經多次整改,已從2002年的8.1萬畝降到了目前的1.6萬畝,僅為原來的五分之一。
陽澄湖周邊有274處蟹店的違規招牌被拆除,或蓋掉了“陽澄湖”字樣;螃蟹兌換劵及包裝盒,只能自稱發自陽澄湖鎮或產地在蘇州;蟹扣用上了17種防偽手段,按300只/畝的標準在開捕后限量發放?!跋胱C明本地產的螃蟹是陽澄湖大閘蟹,比給孩子上戶口都難?!?/p>
幾乎每天都有朋友被介紹去“看螃蟹”——去陽澄湖的養殖圍網里拍照,一次給蟹農500塊,“那些微商在朋友圈里賣的螃蟹,除了照片全是假的”。
在全國600多種螃蟹、26個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蟹產品中,有“青背白肚、黃毛金爪”之特征的陽澄湖大閘蟹是整個螃蟹家族的“流量擔當”,無論身價、美譽還是知名度,都堪稱蟹中之王,妥妥的C位出道。
每年金秋,陽澄湖大閘蟹都要經歷一段“網紅”的煩惱。有外來的螃蟹到湖里“洗個澡”就敢冒充;有電商平臺賣的螃蟹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甚至有成批的微商來陽澄湖拍照,發貨的螃蟹卻沒有一只的故鄉在陽澄湖。
所有的非議與質疑,最終都要轉嫁到陽澄湖大閘蟹和當地蟹農的身上。2019年,陽澄湖的螃蟹正在迎來史上最嚴監管——除湖中1.6萬畝圍網養殖的大閘蟹外,在陽澄湖周邊10萬畝池塘里標準化養殖的“塘蟹”,都不能再蹭陽澄湖的流量了。
根據官方通報,從2018年蟹季開始的專項整治行動,已檢查經營戶2139家,排查網店宣傳頁540家,責令整改301家,收繳違規專用標識和包裝物近10萬件,扣押“過水蟹”311箱,立案查處28起。
陽澄湖周邊有274處蟹店的違規招牌被拆除,或蓋掉了“陽澄湖”字樣;新印出的螃蟹兌換劵及包裝盒,只能自稱發自陽澄湖鎮或產地在蘇州;不斷被仿冒的蟹扣用上了17種防偽手段,按300只/畝的標準在9月23日開捕后限量發放?!跋胱C明本地產的螃蟹是陽澄湖大閘蟹,比給孩子上戶口都難?!辈簧傩忿r抱怨。
最近幾年,為了保護陽澄湖水質,養殖圍網面積一再縮小,陽澄湖大閘蟹的身價漲到平均80元一只都供不應求。外來的“洗澡蟹”“冒牌蟹”賺了個盆滿缽滿,消費者買不到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在這條高速運轉的產業鏈上,本地蟹農成了最沉默的一環。
2019年8月13日,南方周末記者隨一戶蟹農到陽澄湖水域內的養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