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 2019諾貝爾獎·化學
儲能技術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和電力需求在時空分布不匹配的關鍵,三位科學家發明的鋰電池是儲能技術的重大進展之一。其中威廷漢提出金屬離子插層材料概念,奠定了電池電極材料的理論基礎和方向;古迪納夫首次提出三種迄今為止應用最廣泛的電池正極材料;吉野彰提出第一個充放電鋰離子電池模型,最早制造出商業上的鋰電池。
責任編輯:朱力遠
儲能技術是解決可再生能源和電力需求在時空分布不匹配的關鍵,三位科學家發明的鋰電池是儲能技術的重大進展之一。其中威廷漢提出金屬離子插層材料概念,奠定了電池電極材料的理論基礎和方向;古迪納夫首次提出三種迄今為止應用最廣泛的電池正極材料;吉野彰提出第一個充放電鋰離子電池模型,最早制造出商業上的鋰電池。
當地時間2019年10月9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三位在鋰離子電池發展方面所做的貢獻,三人的獲獎理由是“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
眾望所歸的化學諾獎
鋰離子電池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電子手表、手機,大到新能源電池汽車都依靠鋰離子電池提供能量,獲獎是眾望所歸。
從大尺度來看,能源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能源技術的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水準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人類對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加深,世界各國早已經達成了謀求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共識。目前被廣泛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