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社交媒體操縱選舉?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興的社交媒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可以不必借助其他人而將信息直達受眾,這對政治人物的個性提出了要求,并使得防止利用社交媒體操縱選舉的企圖變得困難重重。
責任編輯:朱力遠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興的社交媒體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可以不必借助其他人而將信息直達受眾,這對政治人物的個性提出了要求,并使得防止利用社交媒體操縱選舉的企圖變得困難重重。
自2018年初,英國劍橋分析公司被指可能利用互聯網數據干涉了一些國家的選舉以來,如何防止有人利用社交媒體操縱選舉,就引起科學家的格外關注。最近美國《科學》雜志(Science)接連發表研究文章,關注選舉問題,加深人們對這一復雜政治議題的了解。
數據隱私是個難點
2018年初曝出的劍橋分析公司干涉2016年美國大選的事件將聚光燈打在了Facebook身上,面對外界對其數據泄露的質疑和股價大跌,Facebook很快同意考慮哈佛大學政治學家加里·金(Gary King)要求開放數據供科學家研究的提議。
2019年9月24日,加里·金在《科學》雜志的報道文章中回憶了當時的情景。Facebook工作人員問他是否能做一項關于2016年美國大選的研究,然后告訴人們,他們公司并沒有改變選舉結果,如果最后證實他們確實做錯了,那就告訴他們錯在哪里,他們將改正。
加里·金當時已有一個大的研究計劃,希望利用私人公司Facebook上的海量數據研究人類行為。為此,他提出了保障數據分享的三個原則:一是保護用戶隱私,二是保護商業秘密,三是不限制研究人員隨后的出版行為。
然而,一年多過去了,雖然Facebook一直嘗試向研究人員提供數據,但隱私問題卻始終未能很好地解決。傳統的將數據匿名化的數據分享方式被證實可以通過比對網絡上公開的信息,從而再次識別出具體的個人。而如果為保護隱私,往數據里增加太多混淆的信息的話,又會影響科學研究的準確性。
Facebook出于用戶隱私的考慮,只能暫停數據分享,并研究新的數據分享技術。但是沒有數據,是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