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生育、生活方式…… 婚姻是個大套餐 | 圓桌

婚姻有時是一個套餐,它不是結婚這一件事,它是結婚后一整套的生活方式: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跟雙方父母結成親密的關系,要買什么樣的房子、車和衣服,拒絕了一個就代表拒絕了所有。結婚的難點是因為你不想接受所有,不結婚的難點也是你拒絕不了所有

在一個觀念更開明的國家,結婚和親密關系的方式應該像自由組合的手機套餐,在中國,婚姻套餐自定義制定的能力和外部條件是不夠的。如果你決定要過一個不是主流套餐式的生活,找伴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她一定要是你共同體的一部分。一個跟你不同的、代表主流規訓力量的伴侶就是塞進特洛伊城的木馬,會讓你原來堅持的體系垮掉,于是你又回到“流水線”上

責任編輯:周建平

張之琪與常遠 圖/ 本刊記者 姜曉明

婚姻有時是一個套餐,它不是結婚這一件事,它是結婚后一整套的生活方式: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跟雙方父母結成親密的關系,要買什么樣的房子、車和衣服,拒絕了一個就代表拒絕了所有。結婚的難點是因為你不想接受所有,不結婚的難點也是你拒絕不了所有

在一個觀念更開明的國家,結婚和親密關系的方式應該像自由組合的手機套餐,在中國,婚姻套餐自定義制定的能力和外部條件是不夠的。如果你決定要過一個不是主流套餐式的生活,找伴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她一定要是你共同體的一部分。一個跟你不同的、代表主流規訓力量的伴侶就是塞進特洛伊城的木馬,會讓你原來堅持的體系垮掉,于是你又回到“流水線”上

結婚,不結婚?戀愛,還是單身?

從婚姻到性別政治、親密關系,我邀請了兩位同齡友人一起聊了聊。1991年出生的張之琪,在做一檔泛文化類播客《剩余價值》。1987年出生的媒體人常遠,曾在宿醉第二天被街頭采訪,然后上了熱搜#海歸男怒懟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

我們都在各自的同溫層里,親密關系是最微型的公共生活實踐,而婚姻又因涉及生活方式、經濟能力、原生家庭等因素而顯得更加復雜。個體千差萬別。每個人都帶著自身的立場介入公共生活,而我們相信對話是介入的重要方式。

1

不結婚的社會成本和情感成本,你要不要支付?

人物周刊:你們自己的婚戀情況方便說嗎?生活中,你們有被催婚的壓力嗎?

張之琪:我法律上還是單身,但是我跟男朋友同居四年了,是比較穩定的親密關系,但并沒有往婚姻發展的苗頭。他和他的家庭對結婚這件事沒那么著急,我爸媽也從不催婚。我們家人都很奇怪的,我姑姑嫁給了一個日本人,她41歲才生小孩。我哥和我姐今年34、35了,都沒有結婚。所以催婚的壓力還沒有輪到我頭上。

家人不催我的原因,也是覺得我有一個穩定的可結婚對象。而且我媽覺得女生走進婚姻承擔家庭義務是一件辛苦的事,所以她不太希望我很早開始承擔這種壓力。

常遠:我們這怎么聊,我覺得實力不對等……之琪只能以抽離的學術性的上帝視角來看待。我是一邊很理性地給人開解和指點,另一邊自己處在巨大的壓力和drama(戲劇性)中。由于我平時表現得非常輕松,很多人都以為我從來不被父母催婚,我只是心臟比較大,其實家里催婚很嚴重。

在選擇職業和生活方式上,我蠻叛逆的,父母對我結婚年齡的預期已經比正常晚了一些,再加上我有一個大我五歲的姐姐,她的婚姻其實成了我的戰略緩沖帶。但現在我的外甥已經上幼兒園,我前方已經沒有防線了,父母帶來的壓力就會大很多。

張之琪:我覺得父母也遇到一種同輩壓力。比如他們的朋友、鄰居的小孩都結婚生子了,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有點沒跟上。不過我爸媽的生活里就有很多不結婚的小孩,所以他們覺得我、我哥我姐沒結婚好像也沒什么。

常遠:我覺得取決于父母抵御同輩壓力的護城河有多少。如果父母生活在熟人社會,他的自我認知其實都來自他同事朋友的評價。父母在跟你對話的時候,可能心里覺得還好,但同事朋友一問就……之琪說這個其實就是樣本,父母對這些新生活方式和觀念的接觸量要足夠多。所以我總在給他們“洗腦灌輸”。

人物周刊:你從多久前開始“洗腦灌輸”?

常遠:跟父母溝通,讓他知道你所經歷的更多元的觀念世界,這種工作要一直做。但是有些人放棄了,我現在也基本快要放棄了。最終我們跟父母和伴侶的這些關系,其實都是外部更龐大世界的一部分。父母對婚戀的態度,包括他們認為你應該找什么樣的人,背后其實都是他們對社會的一套系統理解。

不結婚,你就要支付社會成本和情感成本,那你要不要支付?情感成本是很隱性的,你可以說I don’t care,我也是不care的人。但是到最后我發現,父母的那種情感綁架和道德威脅的消耗,其實讓我日復一日地支付著潛在的情感成本,我內心也會撕扯。

在不結婚的社會成本上,我覺得對女性來說可能會尤其多。我覺得我作為男性是有性別特權的。男性不結婚,別人只覺得這個人可能不靠譜。我一個前同事說,如果一個男性到40歲還不結婚的話,別人不會像評判女性那樣評判你,他可能只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太可靠,但你如果是結過婚之后離了就沒什么問題。

張之琪:是嗎?大家對一個40歲的離異男性會比對40歲的單身男性的評價高嗎?

常遠:這是一些人的觀點,指的是商場和職場中談事情,別人會以此判斷你這個人靠不靠譜嘛,你連婚都沒有結,一直浮萍一樣。但如果你二十多歲結了婚,三十多歲時離異,四十歲時你單身,別人會覺得“that’s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