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男女風情看得見的古典中國【之二】

所有能找到的明末清初《游園驚夢》圖像上,杜麗娘都被表現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那樣,對柳夢梅傾心依偎。而所有當代推出的《游園驚夢》都刻意表現杜麗娘欲迎還拒,強調女性的“忸怩”

責任編輯:袁蕾 朱又可 實習生 王治壽 趙慶


“我把證據找到,就像偵探一樣。”倪亦斌說。

倪亦斌的工作是對中國古代瓷器圖案上的人物故事進行排列、對比,進行圖像考證:“我從事的是從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圖像來重構歷史,是不在田野里挖地的‘考古學’。”

倪亦斌是倫敦大學學院碩士、博士,曾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榮譽課程講授“中國視覺文化”。倪亦斌有一個絕活,拍賣行和博物館拿出中國古董上辨認不出的人物故 事圖像給他看,他可以在幾分鐘里,就從自己有幾萬張圖片的電腦圖像資料庫調出相關的圖片,這些圖片雖然所使用的材質、地點、年代不同,但講的卻都是同一個 故事。倪亦斌的這個獨門絕技除了超強的記憶力之外,還有日復一日的積累。

在倪亦斌今年出版的專著《看圖說瓷》里,通過大量的實例,指出了國內外博物館和出版物中在文史方面的差錯:“我要做的第一項工作,實際上是像前輩學者破譯 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一樣,先把x是A,y是B搞清楚,因為現在這些古代故事畫的來源和意義已經湮沒了大半,如果現在再無人認真做這個工作,那么再隔幾代 這份祖先留下的遺產就會喪失殆盡。我在進行圖像破譯過程中,盡可能把觀察到的規律性的東西抽繹出來。從中可以看到中華文明的傳承、流布和對周邊及西方文化 的影響。”

倪亦斌發現了中國古代圖像交際和傳播中演變的蛛絲馬跡和可追尋的脈絡,對這些蘊含著中華民族集體記憶的圖像進行研究和闡釋:“一個是說清楚一幅畫上到底畫 的是什么故事,把理解中的混亂澄清。另一個在探討所有相關圖像時,盡可能把規律找出來,同時借助這些真實歷史圖像來重構我們現存的歷史書中沒有觸及的那部 分歷史真相。有時候一個故事用了一個圖像的模式,另一個故事也借用了,比如把男的換成女的。圖像傳播的許多規律是普世的,我還沒有看到過有書專門寫這些圖 像傳播規律的。”


這是張生在普救寺中第一次碰見鶯鶯的場面,鶯鶯知道張生在看她,也只能裝作不知道
青花釉里紅人物故事圖盤(局部) 清 康熙 英國巴特勒家族藏品


《驚艷》的圖傳到了國外后,法國瓷廠畫在湯碗上,很自然地選了鶯鶯回看張生的版本
鑲寶玉雪茄匣(局部) 卡地亞公司產品 1925年


《折梅逢驛使》畫的是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陸凱看到一個驛使,就委托他帶一枝江南的梅花給北方的范曄
青花人物故事圖紋瓶 明 崇禎年間(1634-1643) 巴特勒家族藏品


《折梅逢驛使》這一畫題后來蛻變了。場景從郊外變到屋內,驛使從一人變成了夫婦,從站著變成跪著,陸凱手中的梅花變成一根小棍
青花人物故事圖紋將軍罐 (局部) 清 康熙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院藏


《陳平分肉圖》常常被誤為《賣肉圖》
圖見《中國現代繪畫史》 李鑄晉、萬青力合著 2003年


日本的《三酸圖》,畫的是儒教的蘇東坡,和尚佛印和道家黃庭堅,實際隱含三教合流思想
三酸圖 紙本墨畫 15世紀中 靈彩 東京 梅氵尺紀念館藏


《三酸圖》這個題材傳到了歐洲,后來成了荷蘭藝術家設計的“中國風”圖像,由中國畫匠畫到了從中國出口荷蘭的瓷器上
考訥利斯·普朗克(1691-1759)設計的《東方博士》瓷器圖案


張生在月洞門里面彈琴,鶯鶯和紅娘在墻外聽。胤禎從這幅畫得到了靈感
粉彩人物故事圖紋棒槌瓶 (局部) 清 雍正 2000年3月21日佳士得紐約拍賣會拍品第379號


在《胤禎行樂圖》中,皇帝把自己畫成了個書生,附近有漢裝仕女相伴。這幅畫反映了雍正思想中向往成為漢族儒生的一面
胤禎行樂圖(局部) 清 故宮博物院藏


兩位少女在看雞交配,這是一個常見的題材?!段鲙洝烦~里有一句:“夫人怕女孩兒春心蕩,怪黃鶯兒作對,怨粉蝶兒成雙。”
青花花口碟 清 康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