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民族的創世神話
一個自稱從葫蘆里蹦出來的民族,不就是現實版的“葫蘆娃”嘛!
責任編輯:楊嘉敏
一個自稱從葫蘆里蹦出來的民族,不就是現實版的“葫蘆娃”嘛!
云南省瀾滄縣,“身披”眩目彩衣的巨型葫蘆廣場。
2019年4月,我為7日至10日的葫蘆節從普洱西去瀾滄——全國唯一一個拉祜族自治縣。不料這個已舉辦十余年的節日今年默默取消了,好在隔壁孟連縣緊接著的傣族神魚節讓我不算白跑一趟。
念念不忘的,是未能得見的拉祜族創世神話《牡帕密帕》,這部長篇詩體口述文學在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月底,瀾滄縣民族文化工作隊來到普洱大劇院表演同名歌舞詩,終有回響。然而此《牡帕密帕》非彼《牡帕密帕》,一個小時的春晚風格演出中,原作只是個引子,借以展現拉祜人從游牧、狩獵到農耕的歷史變遷,以及樂器、舞蹈、服飾、婚戀等民俗。
為了刨開葫蘆問到底,我又去普洱市圖書館翻閱那些不外借的泛黃資料。如今《牡帕密帕》的完整說唱幾近失傳,有心的拉祜人早已將各地流傳的篇目搜集整理成冊,并譯成漢語,我才有機會通過文字讀到這部史詩,各版本的內容不盡相同,但都涵蓋了造天地萬物、葫蘆生人類、兄妹繁衍后代、狩獵分民族、過年分文字這幾個情節。
為了創造天地,
厄莎在苦思苦想,
他坐臥不安,
老是出出進進,
急得滿身大汗。
厄莎搓下手泥腳泥,
做成四條大魚;
又用金、銀、銅、鐵,
做了四根大柱。
四根大支柱,
支在魚背上,
又架上四根天梁,
還有四根地梁。
厄莎是誰?《牡帕密帕》的頭號主角,萬能的造物主,主宰一切的天神。在前幾章里,最常出現的就是“厄莎搓下手泥腳泥”做成這,“厄莎抹下腳汗手汗”變出那——真是個愛出汗的神。
一曲拉祜語的悠揚吟唱,拉開歌舞詩的序幕。一分多鐘的唱詞中,我只聽出“牡帕密帕”四個字,意為“開天辟地”。對于舞臺表演來說,要將厄莎造天地的故事形象化確實太難了。而在我意外發現的一段動畫片花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