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早年讀書的幾個片段

不經意間成了讀書人。小時候好像并沒有專門想過成為一個讀書人,我生活的那個稱得上窮鄉僻壤的地方其實也沒有幾本書可讀,人們的精神生活極為匱乏。

責任編輯:劉小磊

鄧秉元,本名鄧志峰,號渙齋,1974年生于吉林農安?,F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王學與晚明的師道復興運動》《周易義疏》《孟子章句講疏》《新文化運動百年祭》等。主編《新經學》。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17日《南方周末》)

不經意間成了讀書人。小時候好像并沒有專門想過成為一個讀書人,我生活的那個稱得上窮鄉僻壤的地方其實也沒有幾本書可讀,人們的精神生活極為匱乏。我父親和叔叔算是儕輩中較有文化的,有時在樹下田邊與朋友聊聊“宋江武松”“南朝北國”,對于小孩子來說已經是一個奇異的世界。隊里的保管員是一位老人,有一次和我們幾個小孩子說起二郎神劈山救母,簡直讓我們“舌撟不下”了。祖母有一兩本壓箱底的老書,平時小孩子也難得一見,只記得上面有一些奇怪的插圖,下面注著“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之類的話,祖母稱之為“明顯局兒”,有時會引用兩句,顯得異常的神秘。好多年以后我才弄明白原來就是傳統的蒙書《名賢集》?;蛟S因為這個因緣,我中學時代特別喜歡抄錄類似的雋語,常常是采自《古今小說》,我大學時代自學古人的蒙書,大概也與此有關,當然這已是后話了。

最先比較完整讀下來的是《封神演義》,但其實也只有上下兩冊中的下部。當時我上小學二年級,冬天去外祖家過年,翻箱倒柜,除了整套《三國演義》連環畫之外,竟然找到一本上天入地、奇幻無比的書,心中慶快無已。當時字其實還認不全,但竟然也粗通大意,以至于一位長輩考問我哪些人沒有斬將封神的時候,也還能如數列出,并因此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