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講陸游:穿越800年的同一堂課
冠軍孫楊人生第一次走進教室當語文老師,比學生們更緊張。
發自:南方周末
淳安,是浙江省面積最大的一個縣。它有1800年的歷史,坐擁千島湖,明朝清官海瑞的故事也在這里發生。
2019年10月,奧運冠軍、中國游泳隊隊長孫楊選擇在這里當一天的語文老師,給孩子們講陸游的故事。
這是因為淳安恰好都是這兩位古今名人生命中重要的一站。2006年,13歲的孫楊在淳安附近的千島湖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塊國家級金牌——“繞著千島湖游了兩圈”,拿了男子全國公開水域十公里比賽冠軍;800年前在同樣的地方,六十多歲的陸游出任淳安的地方官三年,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詩集。
聽孫楊上課的,是淳安富文鄉中心小學五年級的一群學生。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一檔名為《同一堂課》的電視文化教育公開課節目。
10月20日晚上9點10分,第二季《同一堂課》即將在浙江衛視播出,由好未來旗下在線教育品牌“學而思網?!豹毤夜诿?,燦星制作和《南方周末》旗下南瓜視業聯合打造。
去年,第一季《同一堂課》請來了濮存昕、蔣雯麗、張國立、徐帆、于丹、孟非、楊祐寧、張大春、王洛勇、王珮瑜等各界名人給不同地方的孩子們上語文課,積累了良好口碑,豆瓣打分8.3,《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給予好評,也獲得了“2018年廣電總局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稱號。
把行業領先的校外培訓機構和知名媒體聯系在一起的,是一場通過綜藝節目來展現的語文教育試驗——探索如何重現中文的魅力,如何打破教育的不平等。
在第二季的錄制現場,孫楊在游戲環節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是什么?”答案是漢語。
哈佛大學政治學家亨廷頓在代表作《文明的沖突》一書中寫到,全球超過15%的人口講的是漢語,是講英語人口的兩倍。
目前中國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騰飛也帶來文化自信,孩子們甚至全社會都需要講述中華文化的更好方式,這其中的重任就壓在語文教育上。它不僅在考試中越來越重要,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生根更關系到他們長大后對這個國家文化的認同。
回到現場
冠軍孫楊在無數個游泳比賽賽場創下輝煌戰績——中國男子游泳目前唯一一位奧運冠軍,世界泳壇歷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奧運會世錦賽大滿貫冠軍得主,史上唯一一位男子400米自由泳世錦賽四連冠,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錦賽三連冠……
但在他第一次走進教室當老師的時候,比學生們更緊張,不自覺地說了好幾個“呃”。直到講到國歌、國旗、金牌時,他變得自如起來,孩子們一聲聲“哇”的背后,眼神也越來越聚焦在眼前這位大高個兒老師的身上。
孫楊講的是南宋詩人陸游,他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他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選擇他,因為這位詩人也是終其一生在牽掛國家的人。跟孫楊類似,陸游也是中國詩歌歷史上的一位“冠軍”,他是古代詩人中寫詩最多的一位,留存至今的詩歌近一萬首。
他的詩中以“夢”為題的有99首。貫穿他一生的“夢”都與國有關。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的首都就被金國騎兵攻占了,皇帝被俘,北宋滅亡。那是被歷史標記上“恥辱”的一年,這一年的亡國之恨被稱作“靖康之恥”。直到陸游84歲,留給兒子們的臨終絕筆《示兒》,也還是在期盼山河統一的一天。
“這就是陸游的‘家國夢’,國家統一,城市繁榮,人民幸?!?,孫楊這樣跟學生們講他的理解。孩子們玩笑說,“陸游的‘游’也是游泳的‘游’?!背俗置媛撓?,這位老師和講解對象更是在“國”的概念上找到了共鳴。
讓不同的授課老師,根據自己的職業和偏好,帶領五湖四海的孩子們回到課本現場,是《同一堂課》的上課方式。
在去年的課堂上,歌手品冠彈著吉他跟同學們一起唱宋詞《水調歌頭》,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魔術師劉謙用變魔術的方式講述《疑鄰盜斧》的故事;演員濮存昕用三天的時間給同學們排了一出課本劇《草船借箭》;演員徐帆為了講朱自清的《背影》,讓孩子們把講臺當作文中月臺,體會那位父親為了兒子翻月臺的情形……
“在大明湖的游船上作詩,在屏東的山里喊出夢想”,網友的高贊評論說這檔節目是“文化綜藝中的一股清流”。
在第二季,除了孫楊在淳安講曾在這里做官的陸游的一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為了講汪曾祺的名篇《高郵的鴨蛋》,特意把咸鴨蛋帶到了課堂上,討論人與故鄉、與食物當中的文化牽掛。
之后,還會有惠英紅、蔡國慶、董卿、阿來、李少紅等各界名人,深入西安、銀川、玉樹等15個城市,給那里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上語文課。
一堂語文課的三種講法
在《同一堂課》中,編導們也在嘗試從不同的層次上來講同一件事。節目組在第二季請來了“外援”,既有課堂上專業老師和明星老師的配合,也有課堂外“大師級”人物的講解。
在孫楊的課堂上,就出現了一位“助教”。這是一個叫陳靜雯的女孩,畢業于北京大學,現在已經是學而思網?!癤ES名師天團”的一位語文名師。同樣是講陸游,孫楊講的是他的情懷,陳靜雯負責告訴孩子們,有高遠的理想也需要配合精湛的技法才能真正表達自我,她講的是古詩技法。
“古人說,天下最好的對仗、對偶都被陸游一個人用盡了,陸游是對仗的‘學霸’?!?/p>
古詩讀起來好聽、看上去整齊的奧秘之一就在于對仗。她總結說,對仗的基本規律就是“字數相等,詞性一致”。比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其中“照”和“流”是嚴格對仗的。她再問孩子們,“劉翔和孫楊,可以對仗嗎?”馬上有孩子搶著說,“不能。因為‘翔’是動詞,‘楊’是名詞!”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這樣優美的聲律啟蒙,陳靜雯以對仗比賽的方式傳達給了學生,古詩的教育不在于死記硬背,而是理解詩人這樣寫的妙處,拍案稱奇,才能過目不忘。
在這兩位老師以外,還有第三位老師,他不在淳安現場,在一個演播室里做“第二課堂”。這位老師是作家張大春。如果說教室里孫楊、陳靜雯的語文課是面對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張大春的語文課更像是給成年人的課堂。
張大春對漢字很有研究,寫過《認得幾個字》這本書,記錄了他對自己兒女的漢字教育,廣受歡迎。這一次,借由《同一堂課》的機會,把他自己的知識呈現在了屏幕上。比如針對陸游和孫楊的課堂,追根溯源講了漢字“游”和“賽”的來源,從而讓人們理解了這兩個字背后的文化脈絡。
同樣是講對仗,陳靜雯講了基礎規則,張大春要講的,是為什么最好的詩人反而要打破這種規則,從而推動著漢語之美向更極致處延伸。
第二課堂上,語文老師和張大春做了深度的溝通。邱東山同樣是來自于學而思網校的一位老師,他問張大春,“陸游的七律以對仗工整而著稱,有詩人說‘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但過于工整的對仗會不會顯得太匠氣呢?”
張大春回答,對仗工整是規則,但是太工整反而顯得呆滯,對此古人是明白的。有些詩人作詩故意不講究對仗,不按規矩出牌,其實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比如,李白有一首非常知名的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p>
張大春解釋,“紅顏棄軒冕”的意思就是老人家臉色紅潤,長得很可愛,而且他是不愿意做官的,拋棄了高高的帽子;“白首臥松云”是白頭發,躺在松樹底下看云彩,意思也是不做官。這兩句詩確實做到了字數相等、詞性一致,但嚴格來說也犯了忌,因為它的意思是重疊的,同一句話說了兩次。
“李白是故意的”,張大春說,因為李白知道他所吹捧的孟浩然打心底里是想當官,“我相信他是刻意運用這種合掌,也就是律詩里面不太雅致的做法,對孟浩然進行輕微的諷刺。這也就是利用看起來有瑕疵的詩的體例,去達到他特殊的對于寫這首詩的目的”。
打破教育的墻
“好的教育,是實現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喚醒”,學而思網校副總經理郝月菲說。
學而思網校的努力也在于匯聚教育資源,他們請來哈佛、清華、北大畢業的優秀老師,也邀請過諾貝爾獎獲得者卡爾·維曼,歷史學家紀連海,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蘇童等大師來上語文課。
劉強是學而思網校的一位語文老師,畢業于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在他看來,語文教育是最難速成的,來到高中,很多學生不關心文章怎么寫得好、表現力更強,只關心哪里是得分點。但語文優秀的孩子,是真正享受著閱讀和寫作的樂趣的人,這只能在更早的時間里培養。
“我們教育的一組矛盾是‘教育是培養人的,考試是選拔人的’”他說,這造成了學生、家長、老師的混亂。但在小學教育中,這層矛盾并不明顯,來得及好好上一節激發興趣的語文課。
去年的節目中,讓郝月菲印象最深的一期,是戲劇演員王洛勇在貴州畢節彝族鄉中心小學的課堂,他用看影片和肢體動作演繹了蒲松齡的經典著作《狼》。
在暑假,王洛勇把彝族小朋友接到廣東順德上夏令營,當問到“大?!钡挠⒄Z怎么說時,順德的孩子們爭先恐后,活潑的彝族小朋友們沉默了。
“那一刻我看得心里酸酸的,”郝月菲說,“雖然在同一個課堂,但這些彝族的小朋友們過去見到的并非同一個世界。雖然這幾天他們在順德,但回到畢節之后怎么辦?這幾個小朋友可以來到順德,但剩下千千萬萬在畢節的小朋友們怎么辦?”
作為教育工作者,她希望的是能讓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看到同一個世界。在學而思網??磥?,推動教育公平的方式應該是科技。去年,他們的AI中文老師去了涼山昭覺縣,教那里5萬多名彝族小朋友說漢語?,F在,通過互聯網,學而思網校的用戶覆蓋了全國近400個市縣,距離最遠的學生在西藏和新疆。
打破時空界限,用技術消除隔閡,是這一代語文教育者的愿望。郝月菲說,學而思網校從事教育11年,始終在做“大語文”的教學,它之所以和《同一堂課》合作,不僅因為有相似的教育理念,更因為有相同的使命,希望通過科技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帶給更多的孩子,做到“教室內外,同一堂課;城市鄉村,同一堂課;海內海外,同一堂課;名人名師,同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