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館既不是存放藏品的倉庫,也不是吸引關注的噱頭”
“博物館接受捐贈,要慎之又慎?!贬槍罩貞c大學博物館“贗品”風波,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副館長董建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發自:重慶
責任編輯:劉悠翔
公眾的關注焦點,正由重慶大學博物館的疑似“贗品”擴展到全國三百多家高校博物館。圖為2019年10月15日大門緊閉的重慶大學博物館。(南方周末記者王華震/圖)
“博物館接受捐贈,要慎之又慎?!贬槍罩貞c大學博物館“贗品”風波,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副館長董建輝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風波由10月14日的公眾號文章《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元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引出。10月17日,南方周末發表了關于展品和捐贈者的調查報道。同一天,公眾號文章作者江上公開聲明,從17日起“已經謝絕接受新的采訪”。公眾的關注焦點,開始擴展到全國的高校博物館。
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家高校博物館,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知名博物館。副館長董建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對待民間人士捐贈有兩大標準:對文物真偽沒有把握的,不收;非本館所需內容的文物,不收。
收到民間捐贈,廈大人類博物館要先拿到省文物局的文物鑒定中心去鑒定,如果是真文物,館方會給捐贈人發收藏證書?!罢且驗檫@樣的原因,至少在我任內的六年多時間里,我們幾乎沒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