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聽不懂”的老師講下去
一個好的大學老師的教學不必是“清楚”的,尤未必“好聽”,但他得有能力帶學生欣賞那空曲交會的妙處。不過這也有個前提,就是學的人萬一暫時聽不懂,絕不能到教務處去要求換掉“那個老頭兒”
責任編輯:蔡軍劍
一個好的大學老師的教學不必是“清楚”的,尤未必“好聽”,但他得有能力帶學生欣賞那空曲交會的妙處。不過這也有個前提,就是學的人萬一暫時聽不懂,絕不能到教務處去要求換掉“那個老頭兒”
在大學教書,常會聽到一些學林往事。其中一個是關于徐中舒先生的。這位名滿天下的史家解放后很長時間不能給本科生上課,某年忽有機會重上講臺,自然轟動。但幾節課下來,聽眾走了不少。有學生到教務處反映,說那個老頭兒的課我們聽不懂,別讓他上了。教務處長聽了勃然大怒,說,川大之所以成為川大,就是因為有徐先生這樣的學者在,你們聽不懂他的課,居然還不覺得羞恥!故事的真實性待考,但徐老的先秦史專題課“沉悶”、“乏味”,缺乏“條理性”和“通俗性”,不少人都說過。不過另一位當年也上這門課的老師說,畢業以后,自己在阿壩州的鄉下教小學,無書可讀,重翻大學時代的筆記,感到最富啟發性的,還是徐老這門“不好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