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欒菊杰二十年的回家征途

世界排名400名開外,而且奧運積分為零,2006年12月,欒菊杰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回家”征程。

責任編輯:郭力 曹筠武 實習生 王霞

勝利的那一刻,欒菊杰淚流滿面,她隨后拿出寫著“祖國好”的條幅,高舉過頭。條幅是早就準備好的,欒菊杰的丈夫顧大進,在南京特地制作了它。因為有規定不能將標語橫幅等物品帶入奧運場館,欒菊杰將它藏在了頭盔的夾層里。“第一是想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第二也是希望祖國不要忘記她。”顧大進說。

終點
“進場時大家都在叫我的名字,”欒菊杰說,“這給了我力量。”

再漫長的征程也有終點,而劍客欒菊杰選擇在祖國結束它。

她努力地給這趟旅途賦予各種特殊的痕跡,比如,飛抵中國的時間是7月14日,是她的50歲生日。

這是她的最后一屆奧運會。1984年在洛杉磯,她為中國獲得了第一枚奧運擊劍金牌;1988年的漢城,她兵敗退役,移居加拿大;又20年后,欒菊杰15個月征戰了15站奧運積分賽,終于贏得代表加拿大隊參加北京奧運擊劍比賽的資格。

所以,從一開始,現場的觀眾給予欒菊杰的便是熱烈的歡呼。“進場時大家都在叫我的名字,”欒菊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給了我力量。”

這種來自祖國的歡呼,對于欒菊杰來說也許已經久違。

8月11日上午,女子花劍第一輪比賽。欒菊杰一度跌倒,但還是戰勝了比自己小30歲的突尼斯選手。勝利的那一刻,欒菊杰淚流滿面,她隨后拿出寫著“祖國好”的條幅,高舉過頭。

條幅是早就準備好的,欒菊杰的丈夫顧大進,在南京特地制作了它。顧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因為有規定不能將標語橫幅等物品帶入奧運場館,欒菊杰將它藏在了頭盔的夾層里。“展示條幅的原因,第一是想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第二也是希望祖國不要忘記她。”顧大進說。

8月11日下午,欒菊杰在第二輪比賽中不敵匈牙利劍手。那一刻,拉下頭盔的“失敗者”欒菊杰,微笑著跟觀眾告別,全場觀眾,起立鼓掌。

第二天,25歲的中國選手仲滿獲得了男子佩劍個人賽金牌,這也是欒菊杰24年前拼得那枚金牌之后,中國贏得的第二塊奧運擊劍金牌。很多人覺得這代表著延續和輪回。仲滿也說,賽前自己跟欒菊杰合影,“沾了一點喜氣。”

這或許是對欒菊杰表達敬意的另外一種方式,同樣的,對欒菊杰自己來說,這也是一個再美好不過的告別。

 

“回家的夢”
歐洲比賽期間,她的朋友贊助了她一張機票,但這種機票只能在航班有空座位的情況下才能登機,為了等位,欒菊杰在巴黎機場足足待了兩天兩夜,其間只買了一根香蕉和一個蘋果。

“第一次參與奧運是代表中國,我希望最后結束我的奧運生涯也在中國。”欒菊杰對本報記者說,“這是回家的夢。”

世界排名400名開外,而且奧運積分為零,2006年12月,欒菊杰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回家”征程。

開局并不順利,亞洲的三站積分賽,首爾、上海、東京,欒菊杰的得分依然為零。

年齡是個問題,在上海站的比賽中,最后一場加時賽,她就因為體力嚴重不支而被淘汰。困難甚至包括眼神,一次比賽中因為沒有戴隱形眼鏡,欒菊杰拿錯了小號的鞋,打完比賽,一個大拇指的指甲已經翹起。

2008年5月4日,在國際劍聯男女花劍世界杯上海分站賽上,因為急性腸炎,欒菊杰在比賽后嘔吐并昏倒。有一次比賽完畢,欒菊杰兩個星期爬不動樓梯。“我知道自己的希望很小,但是只要有一線機會,我就不想放棄。”欒菊杰對本報記者說。在沉寂的亞洲三站之后,她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站打進前12名,獲得8個奧運積分。

事實上,在欒菊杰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之前,加拿大政府并無補貼。欒菊杰不僅要自己承擔積分賽的費用,而且她是家里收入的主要來源,她不工作,就沒有薪水。

為了省錢,欒菊杰選擇坐火車參加比賽,在火車上也盡量吃干糧。結束比賽回到家,她往往第二天便去擊劍俱樂部上班。

2007年7月,加拿大國家隊要求欒菊杰參加集訓,因為久不上班,欒菊杰一家收入已大為減少,她要求不參加集訓,卻被加拿大隊拒絕。“這是最艱難的時刻,當時就想要放棄。”欒菊杰說。最終還是她丈夫在她生日那天替她給加拿大隊回復了郵件,寫下“Yes(是)”。

在歐美各國奔波,一站站艱苦積分。直到2008年3月法國馬賽站后,欒菊杰終于拿夠了62個奧運積分,以加拿大第一的成績,獲得北京奧運參賽資格。

就在這樣的勝利時刻,欒菊杰仍然在為節省費用而費盡心思。她的朋友贊助了她一張機票,但這種機票只能在航班有空座位的情況下才能登機,為了等位,欒菊杰在巴黎機場足足待了兩天兩夜。

因為舍不得花一百多歐元住旅館,欒菊杰在機場吃睡,其間只買了一根香蕉和一個蘋果。“艱苦的時候,你才知道怎么把持方向。”欒菊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擊劍媽媽”
“她張嘴對我說 ‘媽媽win(勝利),媽媽win’,我就已經特別滿足。”

在加拿大生活近20年,欒菊杰享有“擊劍媽媽”的稱號。

1988年漢城奧運會失利后,欒菊杰身患急性腎炎,終于正式退役。她沒有在江蘇省體委任職,而是選擇了出國,理由僅僅是“想學一門語言,以加入國際劍聯”。

欒菊杰取得了加拿大埃德蒙頓市一所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然而31歲的她“覺得(上學)比奪世界冠軍還難”。她帶去的不到3000美元,也只夠8個月的房租。所以,當欒菊杰找到在埃德蒙頓擊劍俱樂部的按照小時領薪水的教練工作后,放棄了大學課業。

欒菊杰很倔強,說如果在國外沒待兩年就回去,“讓別人笑話”。

她沒有加入國際劍聯,而擊劍教練的工作,她一做18年。教練的薪水,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并不顯寬裕。不過她的一個朋友也記得,有一次欒菊杰在國內某大學作報告,之后學校給了演講費作為答謝,欒菊杰說“見者有份”,“嘻嘻哈哈地”把紅包分了,“連司機都有”。

1991年,欒菊杰的大女兒出生,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智力障礙。第一次做心臟手術時,大女兒只有10個月大,整整昏迷了21天。

當地的社會服務工作者說,可以把這個孩子送給一戶好人家撫養,但欒菊杰夫婦拒絕了。“我只能在她有限的生命里把所有的愛給她。”欒菊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曾說,女兒的命是撿回來的,“這真讓我把人生看透了,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了。”

某種程度上說,大女兒的生命,就是欒菊杰的生命。“選擇留在加拿大完全是為了孩子,只有在加拿大的醫療保險制度下,孩子才能活得好些。”顧大進對本報記者說。

現在,已經17歲的大女兒,仍然帶著心臟起搏器生活。欒菊杰夫婦后來又有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他們都很健康,正跟他們的媽媽學習擊劍。“(來加拿大)我不后悔。”欒菊杰對本報記者說。在她眼里,大女兒是她的“天使”,“她張嘴對我說‘媽媽win,媽媽win’,我就已經特別滿足。”

 

兩代人的明星
欒菊杰輕聲地說,這幾天“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

2008年8月11日,理由坐在了欒菊杰比賽的現場。

30年前,20歲的欒菊杰剛剛在世界青年擊劍賽上嶄露頭角。其時欒菊杰在比賽中被對手的斷劍刺穿了持劍臂,但她最終堅持比賽,奪得亞軍。不久,一篇關于她的報告文學轟動全國,名為《揚眉劍出鞘》,理由就是作者。

看著當年的“小欒”30年后再度搏殺奧運賽場,理由同樣淚流滿面。

1984年,欒菊杰奪得中國第一枚奧運擊劍金牌。那一年,欒菊杰當選為中國“建國35年以來杰出運動員”。“那時候,好像我的名字是家喻戶曉。”欒菊杰說。

事實上,今年欒菊杰再度參賽時,還有觀眾撰文,回憶自己小學時讀到《揚眉劍出鞘》時的激動。不過,在欒菊杰的博客上,稱呼她“欒阿姨”或者“欒媽媽”的留言占了大多數。其中一條留言寫道:“請原諒,作為一名90后,我無從見證您在劍道上飛揚的青春。但是08的奧運賽場上您深深感動了我。”

欒菊杰在今年7月與北京眾輝國際體育管理公司簽署了合約,該公司同時也是姚明和丁俊暉的代理公司。“欒菊杰這個名字本身就是個品牌,現在是需要找到一個承載個人品牌的平臺和機會。”顧大進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而欒菊杰的新打算,是要在上海辦一所擊劍學校。前不久回國,她還捐獻了自己一百多件參加歷次比賽的用品,包括那件1984年的中國奧運代表團的運動服。

8月14日,欒菊杰離開北京的日子。一大早,她去參加了加拿大代表團的一個活動,隨后抱著快餐回到丈夫、孩子所住的賓館。

三個孩子還在熟睡,欒菊杰聲音嘶啞,面露疲憊。“沒有一分鐘的喘息。”她笑著對本報記者說,這幾天中,參加各種活動,“比比賽還累”。

但她輕聲地說,這幾天“是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

11點多的時候,欒菊杰帶著一家人從賓館出發,前往某國內品牌在王府井的一家旗艦店挑衣服。沒有打車,一家人選擇了坐地鐵,欒菊杰忙著清點人數,派人買票,并不時呼喊著自己的三個孩子。

這一刻,這個50歲的女人,只是一個帶孩子出門的媽媽,已不再是賽場上斷喝的劍手。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