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經濟學家愁眉苦臉時,我就會拍手稱快” 大衛·克里斯蒂安穿過“大歷史”洞察人類
2008年,比爾·蓋茨偶然接觸大衛·克里斯蒂安的“大歷史”理論?!皩ξ襾碚f太清晰了!每個人都需要看看?!边@位企業家、慈善家往后回憶起來,語句中仍透露著激動。
就算不理解“大歷史”,很多讀者還是聽說過這個比喻:假如將130億年的宇宙演化史簡化為13年,那么人類出現大約是在三天前,最早的農業文明約發生在五分鐘之前,工業革命發生才六秒鐘,而“二戰”、人類登月和世界人口達到60億都不過是最后一秒鐘發生的事情……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宋宇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爆發,10月22日,美國總統肯尼發表電視廣播演說,宣布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24日《南方周末》)
2008年,比爾·蓋茨偶然接觸大衛·克里斯蒂安的“大歷史”理論?!皩ξ襾碚f太清晰了!每個人都需要看看?!边@位企業家、慈善家往后回憶起來,語句中仍透露著激動。
就算不理解“大歷史”,很多讀者還是聽說過這個比喻:假如將130億年的宇宙演化史簡化為13年,那么人類出現大約是在三天前,最早的農業文明約發生在五分鐘之前,工業革命發生才六秒鐘,而“二戰”、人類登月和世界人口達到60億都不過是最后一秒鐘發生的事情……
大衛·克里斯蒂安最早提出這種比喻。他在著作《時間地圖:大歷史導論》中使用了這個比喻,以闡述自己試圖打通自然史與人文史的史觀。
如果一個人自稱歷史學家,但作品的前半部分都在講宇宙和太陽系的起源,以及有機物的誕生,結尾部分才出現人類文明,他就更像歷史學“民科”,或者半吊子天體物理學愛好者。大衛·克里斯蒂安關于“大歷史”的著作就呈現出這樣的面貌,令人驚訝的是,他接受過系統且正統的歷史學訓練。拿到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后,他一直在大學歷史系任教。
這位稍稍“離經叛道”的歷史學家,于2019年9月來到中國,舉辦了多場講座。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他對自己研究并實踐幾十年的“大歷史”理論依然充滿樂觀?!拔抑缹κ澜缟洗蠖鄶禋v史學家來說,我的點子都太過了?!彼χf。
“這個差點毀滅了 我們自己的境地”
“那時候真覺得第二天醒來世界就會滅亡?!被貞浧鹕贂r經歷的古巴導彈危機,大衛·克里斯蒂安認為那是影響自己人生的至關重要的事件。
古巴導彈危機是1962年美蘇兩國的核較量,兩個超級大國劍拔弩張,形成冷戰時期最接近熱核戰爭的危機。16歲的克里斯蒂安深深體驗到“核恐懼”,這種恐懼嵌入了他的大腦。在南方周末記者面前,不論舉例子還是講道理,他都會有意無意地提到“核”:核能、核戰爭、核安全……
但克里斯蒂安沒有成為核物理學家,而是成為歷史學家,專門研究19世紀俄國農奴史。1975年入職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后,他繼續教授俄國史,那是冷戰時期的熱門專業。
1970年代越戰正酣,美國的道德形象在全球范圍內搖搖欲墜。與此同時,以芝加哥大學教授威廉·麥克尼爾為首的“全球史”學派崛起。他們鼓吹全球視野,主張講述人類故事,反對以西方文明為中心。1970年代后期,“全球史”逐漸在西方歷史學界獲得主流影響力,美國的高中開始開設“全球史”課程,以取代“西方文明史”課程。
大衛·克里斯蒂安身上天然地帶著全球化印記。他出生于美國,在尼日利亞長大,英國求學,澳大利亞工作。盡管他稱自己的英語為“英國口音”,但交流時并沒有特別的英國腔。
“古巴導彈危機使我意識到,即使冷戰將世界分開,但人類的命運還是聯系在一起的?!?970年代,他也開始反思自己的“國別史”研究,“我們真正要教給學生的其實不是某個國家的歷史,而應該是整個人類的歷史,到底是什么將人類帶到這個差點毀滅了我們自己的境地?”古巴導彈危機再次成為他思考的起點。
但麥考瑞大學當時并沒有課程可以實踐他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