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白石洲
沒有成立股份公司、沒有確權村民宅基地、沒有返還集體經濟發展用地,這間接促進了村民們“種樓”的積極性。
發自:深圳、北京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名負責張貼拆遷標語的保安正在偷懶。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24日《南方周末》)
2012年的統計顯示,這片僅有0.6平方公里的地方曾一度同時居住超過15萬人。過去20年里,本地媒體稱白石洲曾為深圳總計接待過近300萬外地人。
沒有成立股份公司、沒有確權村民宅基地、沒有返還集體經濟發展用地,這間接促進了村民們“種樓”的積極性。
城中村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多樣性,讓他感到失望的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這種多樣性正在被毀滅。
因為一張清租通知,過去三個多月,數以萬計的人離開了深圳白石洲。
白石洲北區四村原有居住人口約為83000人,截止到2019年10月17日,僅剩38890個人還居住在此。按官方統計的口徑,從9月11日到10月17日,共有15379人搬離。
本地居民大都認為官方數字統計太保守了。2012年的統計顯示,這片僅有0.6平方公里的地方曾一度同時居住超過15萬人。過去20年里,本地媒體稱白石洲曾為深圳總計接待過近300萬外地人。
自1990年代起,天南海北的外來務工者,南山科技園里的白領、個性鮮明的藝術家,以及本地傳言身家億萬的居民,就共同混居在深圳南山區這片密不透風的握手樓里。
握手樓之間的縫隙。
多數握手樓都由私人開發商建設,線路管道規劃不足,圖為密集的水表。
被握手樓切割的天空。
白石洲,是深圳核心城區內目前最大的城中村。橫跨深南大道,緊鄰世界之窗、錦繡中華園,西側是規模巨大的名商高爾夫球會,東側與單價12萬的高檔社區波托菲諾純水岸一墻之隔。從白天到夜晚,它熱鬧又混亂,與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卻又自成一體。
雖然白石洲拆遷的消息早從上一個十年就開始流傳,但真正的進展要從2017年說起。
2017年6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歷經4年審議,對白石洲地區所轄沙河五村,正式出臺了城市更新規劃草案。按照方案,這里共計48萬平方米建設用地未來將全部鏟平,用以打造一個新的、建筑面積超過340萬平方米的商業社區。
自那以后,有人翹首期盼,有人扼腕嘆息,更多的人則只能等待注定的命運。到2019年9月,拆遷前期的清樓行動終于開始。
眼下,隨處可見的搬家公司貨車,清倉大甩賣的商家和“樓已清空,非請勿入”的黃色標語,似乎都在提醒人們該揮手告別了。
告別前夜
傍晚六點,燈光開始點亮深圳。深南大道一側,距離白石洲地鐵站不到一公里的沙河工業園里,東北人張姐正愁眉苦臉地坐在自家的飯館里。
正是飯點,食客們紛紛上門,周圍的飯館都已上燈,只有她家還是漆黑一片——因為要清理租客,張姐跑去找房東商量退租,但被告知拆遷沒有時間表,讓她繼續按時交租。張姐想再商量,房東卻不高興了,于是她開了六年的東北菜館,被停掉了水電。
剛從地鐵出來,前往沙河街的人流。
與此同時,白石洲正進入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從地鐵站涌出的人群沿著金三角大廈走進沙河街。第一次分流發生在黃色招牌的厝內小眷村門口,一些人經此繞進了下白石一坊七扭八拐的斜街。
另一群人則繼續往前,穿過潮汕牛肉粿蒸騰的熱氣和皮鞋皮包跳樓甩賣的叫喊,沿著沙河醫院拐進天河路,在經過無數小吃攤和水果檔后,各自進入由2400多棟矮樓組成的叢林之中。
這是56歲的房東張偉最熟悉的景象。他自己都記不清曾在這樣的夜里領著多少年輕人,頭頂著密集雜亂的電線和空調機,走進他位于巷子深處的房產。很多人第一天搬進來時專門記下路線,可第二天還是找不到,又給他打電話,他只能再帶著人家穿街走巷回家。
夜晚的白石洲街巷。
白石洲的樓與樓之間,間距極小,密密麻麻的握手樓主要由張偉這樣的外來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