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幣驅逐良幣?太陽能推廣引爭議
“我們現在遇到一個重要關口,在太陽能強制推廣過程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可能越來越多地上演,這對行業的長遠生存發展威脅巨大?!?/blockquote>責任編輯:吳傳震
各地推廣太陽能時,許多劣質產品擁入市場,這引發太陽能產業領軍廠商的擔憂
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最近既喜且憂。7月中旬,用其諧音命名的皇明集團剛剛完成股權結構調整。高盛、鼎暉兩家私募基金6.93億的股權投資,讓皇明的未來變得更加可期?;蛟S用不了太久,“世界太陽能產業第一股”的桂冠就將落在這家公司頭上。
但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開始為節能減排出招,強制普及太陽能熱水器,行業可能迎來大發展之際,黃鳴卻對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憂心忡忡。
皇明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在太陽能熱水器和保溫玻璃等領域均是市場翹楚,遠遠把其他同行甩在后面。
經過2000年以來每年超過20%的高速增長后,現在,太陽能產業面臨新的環境。而新環境最重要的變量,就是各地方政府的太陽能政策。
大力推廣
2006年以來,隨著中央政府對節能減排問題的強調,并將其列入政績考核指標,深圳、煙臺、廣州等市,以及海南、江蘇等省,先后宣布實施太陽能強制安裝政策。2008年初,江蘇正式實施。政府的大力推廣是有道理的。相對光伏、氫等其他新能源,太陽能熱利用具有無法比擬的經濟性和技術現實性。
對中國而言,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并不是最佳選擇。因為光伏電池主要原料多硅晶核心材料依靠進口,產品90%以上出口,兩頭在外,生產過程要耗費大量能源并產生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核心技術卻掌握在西門子等歐日企業手中,遠不像太陽能產業,真空管制造等核心技術完全掌握在中國人手里。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依然憂心忡忡。
“我們現在遇到一個重要關口,在太陽能強制推廣過程中,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可能越來越多地上演,這對行業的長遠生存發展威脅巨大。”
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后,美國政府在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通過政府補貼大力推廣太陽能,一度引起該產業和用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