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育女丨別看他們年紀小,孩子的深刻有時超乎想象
在孩子面前,父母天然強勢,有著近乎不容置疑的邏輯正確,于是遇到不一致,往往訴諸“簡單粗暴有效”那一套。但只要放低姿態,就能在自己的邏輯之外推開一扇門,看到孩子的邏輯,而這些邏輯總能給為人父母以深刻的啟示。
責任編輯:溫翠玲
在孩子面前,父母天然強勢,有著近乎不容置疑的邏輯正確,于是遇到不一致,往往訴諸“簡單粗暴有效”那一套。但只要放低姿態,就能在自己的邏輯之外推開一扇門,看到孩子的邏輯,而這些邏輯總能給為人父母以深刻的啟示。
因為彈鋼琴總是慢不下來,動作走形,6歲的兒子沒少被我們說。那次,他老是強調老師讓彈快一點,被我們批了好幾句,還是慢不下來,最后請出了戒尺,算是鎮住了局面,完成了鋼琴的練習。
晚飯后,我和兒子散步,有了一段對話。
兒子:爸爸,我有個事情,本來不想跟你說的,但實在憋不住了。我感覺一個人孤零零的,什么都要聽你們的。
我:那你說說看是什么事。
兒子:你說生病的時候,要聽醫生的,可是鋼琴老師說要彈快一點,為什么不聽呢?
我意識到彈琴時,只強調自己要的慢,忽視了那首曲子本來要求的快,我進行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考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