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S,美國資本市場的又一黑幕
好比是請黑老大去當警察局長,哪里有什么公道可言?這樣的資本市場不知道好在哪里?這樣的資本市場我們為什么要學?
責任編輯:余力
就在次貸危機正如火如荼深化之時,美國資本市場又爆出類似黑幕,這回是ARS(拍賣率證券)。監管機構正出手遏制危機。但就如市場人士所言,“每回騙局結束之后,政府的善后工作還不錯。但此時錢早已無蹤無影。”
2008年8月8日,就在全世界人民熱烈歡慶第29屆北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勝利召開的大喜日子里,美國那邊券商又爆驚天黑幕:UBS(瑞士信貸銀行)將從投資者手中購回金融創新產品拍賣率證券,金額高達190億美元。在此之前,美林和花旗兩家券商也同意購回此類產品。三家券商共承諾購回價值360億美元的拍賣率證券。
美國有幾個行業是死不認錯的:一個是警察,一個是煙草制造商,還有一個就是華爾街券商。遇到訴訟時,不問青紅皂白,不問是非曲直,他們大多死纏爛打,盡量拖死對方??蛇@次ARS事發,券商老大何以很快便與對方達成和解?一是對手為美國幾個大州的檢察長,二是券商確實是心里有鬼,而且問題確實不小,擔心曠日持久的訴訟會讓他們露出馬腳。
次貸產品的孿生兄弟
拍賣率證券的英文簡稱ARS(auction-ratesecurities),是次貸產品的孿生兄弟,都是所謂的資產證券化產品。ARS的制作和銷售流程如下:醫院、博物館、城鎮或學生貸款機構以低利息發行長期貸款——基金、個人或公司等投資者購入此類貸款——券商每周或數周舉行一次拍賣,ARS以新的利息出售。
華爾街共向10萬投資人出售了3300億美元的ARS。表面上看去,這是一個讓人皆大歡喜的金融創新產品。券商數次收費:發行時收承銷費,推銷成功時又收取費用。對發行人來說,發行ARS時候的利息較低,賣出的是長期債券,而利息卻是相當于短期債券的。投資者自以為抱到了金娃娃:ARS的回報率比較高,又能即時將其變為現金——產品的變現能力比較高,風險就比較小——一有風吹草動,投資者就可以及時將其出手。
但是,與所有金融創新產品一樣,ARS暗藏不少機關。盡管目前ARS的機關暗道還沒有全部被發現,但其主要問題已經日趨明朗。托市是一個問題。ARS是作為流通性很強的產品出售的,這就需要不斷地有買賣雙方。沒有買家的時候,券商自己買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