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新計劃: 像開源軟件一樣造開源芯片
如果說開源軟件成就了今天互聯網的繁榮,中國芯片行業希望借開源芯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責任編輯:顧策
如果說開源軟件成就了今天互聯網的繁榮,中國芯片行業希望借開源芯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2019年10月21日,浙江烏鎮,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源芯片”分會場舉行。
2019年10月21日下午,第6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源芯片”分會場,來自大學、企業的專家、企業家,聚在一起討論中國開源芯片的制造話題。
2018年初的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中國芯片制造的關注。當年召開的第5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等60余家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宣布成立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加入這一開源芯片陣營,希望用10年左右的時間,逐步完成開源芯片生態的建立。
中國芯片行業迫切希望借鑒開源軟件的經驗,發展開源芯片,讓小團隊也能在短時間內、以很小的投入開發出芯片來。
如果說開源軟件成就了今天互聯網的繁榮,他們希望借開源芯片開啟一個萬物互聯、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加入RISC-V
RISC-V基金會董事會成員、Microchip公司產品架構和規劃主管泰德·斯貝爾斯(Ted Speers),從2017年開始在中國推廣RISC-V,為了方便和中國技術人員交流,他特意注冊了微信帳號,也不忘記在演講PPT中附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
RISC-V,是一種免費開源的指令集架構(ISA),可用于設計各類CPU。它最早發端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2015年成立了一個開放、非營利性質的基金會來運營。
1970年代,英特爾將運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個芯片上做出最早的CPU,它的X86指令集架構,從此成為行業主流。目前,全球指令集架構分為兩大陣營:在服務器、PC領域,英特爾的X86指令集占據主要市場;在移動通訊領域則是ARM指令集。ARM是英國一家芯片架構公司,2016年為軟銀所收購。
X86指令集對外完全封閉,ARM指令集則需要高昂的專利授權費用,一些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了RISC-V。目前RISC-V基金會有三百多家成員,涵蓋半導體設計制造公司、系統集成商、設備制造商、軍工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各類組織,包括谷歌、美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