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 | 再過十年,誰在種蘋果?
現在去家鄉的果園看看,不論是在地里摘蘋果的,還是在路邊攤賣蘋果的,都是白發蒼蒼、步履蹣跚的老人。再過五年、十年,他們還能爬上爬下套袋、摘果子,還能抬得動蘋果筐嗎?
責任編輯:溫翠玲
現在去家鄉的果園看看,不論是在地里摘蘋果的,還是在路邊攤賣蘋果的,都是白發蒼蒼、步履蹣跚的老人。再過五年、十年,他們還能爬上爬下套袋、摘果子,還能抬得動蘋果筐嗎?
上周回了一趟老家,膠東地區一個不到百戶的小村莊。膠東地區地形以丘陵為主,土壤和氣候環境都非常適合果樹生長,故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之說。
打我記事起,村子里就有人種蘋果,但只是副業,大多數人家還是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為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果樹新品種的引進,蘋果種植面積逐年增長,成為家鄉人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因為蘋果品質好,每年到了采摘季節,全國各地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