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情本身就怪力亂神”
“民間的怪力亂神是沒完沒了的,有些想象和描述沒法登大雅之堂,我們甚至大部分時間是在弱化它?!?/blockquote>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邢人儼
《走近科學》于1998年6月1日開播,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檔大型科普欄目。每期節目由一個或幾個故事構成,通過主持人在演播室的講解與演示,把整個節目串聯成一個激發好奇、啟迪智慧的科普主題紀錄片。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民間的怪力亂神是沒完沒了的,有些想象和描述沒法登大雅之堂,我們甚至大部分時間是在弱化它?!?/p>
《走近科學》邁入第21個年頭,最終宣告停播。作為電視節目來說,它可以算得上一位長壽老者,每天在央視科教頻道勤勤懇懇地播出,釋疑各種科學謎題或奇聞怪談。
最輝煌的年份,它的收視率高達全臺第六,至今仍保持著科教頻道最高的收視紀錄。但爭議也隨之而來,節目經常制造懸疑的氛圍和詭秘的猜想,把懸念鋪陳到極致,最后卻得出令人大跌眼鏡的結論。
某些節目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一間藥廠的監控器多次捕捉到長條形不明飛行物,節目組調查后發現,原來是一只飛蛾飛過的軌跡。一位奇人能控制身體里的血液,可以隨時口吐鮮血,身體卻未受傷害,結果是牙齦出血。成都警方曾接到走私大熊貓的報警,發現這只熊貓長得很像狗,專家稱這可能是熊貓與狗交配后的基因突變,最后發現:這是一只被染過色的松獅。
《走近科學》前編導王敏陽參加同學聚會時,有人問他:你們節目的那些故事都是怎么編出來的?他認真答道,“要是能編就好了,真要是編,我們找選題絕對不會那么費勁?!?/p>
“我們每一個《走近科學》的編導都可以用生命來保證,沒有一個是編的,沒有一個是添油加醋夸張了的?!彼麑δ戏街苣┯浾哒f,“你知道民間的怪力亂神是沒完沒了的,有些想象和描述沒法登大雅之堂,我們甚至大部分時間是在弱化它?!?/p>
這檔節目自1998年夏天開播后,數度改版調整,從零收視率、險些叫停變成央視王牌節目之一,后來逐漸盛年不再,其軌跡幾乎覆蓋了一個時代的中國科普之路。
“從大眾視野來看,它至少是中國科普過去二十多年最知名的幾個符號之一。你隨便抓十個普通人問,說到科普你會想起什么,我覺得有五個人會講《走近科學》吧?!敝破杖?、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它啟發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有這樣的價值?!?/p>
2006年7月,《走近科學》推出揭秘江湖騙術系列片。
公雞下蛋通過了,就有人報母牛下蛋
最初幾年,《走近科學》還是一檔正兒八經的純科學節目。節目曾費力請過六位諾貝爾獎得主、跟隨中國探險隊登上南極冰蓋之巔、深入探索雅魯藏布大峽谷,在各類科教和電視評獎中屢次獲獎,但據主持人張騰岳回憶,這些都沒有帶來收視率,“那是我事業的低谷,也是節目組的困惑期。最差的時候,我們的全國收視率是0,真像噩夢一樣”。
“當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