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下的糧食危機

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會接近100億人,這意味著農業生產年均增長率需維持在1.73%以上,但是迅速變化的氣候正使得全球農業尤其是位于非洲和南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的農業變得更加脆弱。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7年3月10日,受沖突和干旱等因素影響,南蘇丹部分地區發生饑荒,大量人口面臨饑餓風險。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會接近100億人,這意味著農業生產年均增長率需維持在1.73%以上,但是迅速變化的氣候正使得全球農業尤其是位于非洲和南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的農業變得更加脆弱。

農業一直受制于無法預測的天氣,而迅速變化的氣候正使農業變得更加脆弱。最近接連發布的幾項報告顯示,考慮到近年來夏季熱浪等極端事件的強度和頻率都在增加,全球糧食供應系統已經顯示出壓力。

全球氣候變化讓人類面臨不可抗拒的糧食危機,吃不飽飯在一些地區或許會成為常態。

糧食危機迫在眉睫

人類的福祉取決于自然的貢獻,2019年10月11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文章顯示,由于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自然界滿足人類需求的能力正在衰退。數十億人將在未來30年面臨水污染加劇,容易受到沿海嚴重風暴影響及與作物授粉不足相關的食物保障缺乏的風險。非洲和南亞的發展中國家預計會在這些影響中首當其沖,因為他們更直接地依賴大自然。

2019年10月15日,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公布了《2019年全球農業生產率報告》,其中提到,目前全球的農業生產率正在增長,其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63%。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會接近100億人,要喂飽全球百億人,農業生產年均增長率需維持在1.73%以上。全球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率存在差異,中國以及南亞地區的農業生產率增速較快,北美、歐洲和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產率增速正在放緩。其中,低收入國家的農業生產年均增長率僅為1%,這些國家面臨糧食生產不安全、營養不良和農村貧困人口比例較高等問題。

人口增長和土地使用方式改變等原因,讓土地面臨巨大壓力,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更是加重了這種壓力。聯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