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用人臉識別對地鐵乘客分類安檢?北京市交通委:尚處于研究階段

近日,“北京地鐵將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的消息受到廣泛熱議。南都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該措施尚處于研究階段。

責任編輯:蔣琳

近日,“北京地鐵將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的消息受到廣泛熱議。南都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該措施尚處于研究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0到2019年,北京地鐵共開通運營新線21條,增加運營里程645公里。運營里程從54公里擴展到699公里,年客運量從4.35億人次增加到38.48億人次。

北京地鐵快速發展,客流量逐漸增大,出現了站外限流、站臺滯留和車內擁擠等乘客“痛點”問題。上下班期間的早晚高峰期,則形成“大客流”沖擊。為了保障地鐵的正常運行和乘客的安全,車站需要通過合理、科學的組織來應對大客流壓力。

10月29日,《北京青年報》等媒體報道了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主任戰明輝在2019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發展論壇上的講話。戰明輝提到,目前人物同檢效率較低,可以將新技術應用于大客流安檢實踐,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乘客分類安檢。

如何通過分類安檢提高乘客通行效率?據報道,戰明輝表示,要研究建立人員分類標準,并形成對應的人臉庫;依托人臉識別系統對乘客進行判別,并將信息推送給安檢人員,安檢人員據此對應采取不同的安檢措施。

針對此事,網友觀點不一。不少網友對人臉識別存在顧慮,提出采集使用人臉之前必須經過當事人同意,人臉數據也要得到充分的保護,防范隱私泄露。還有網友擔心,分類安檢可能導致歧視,造成新型的社會不公問題。

中國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勞東燕在其公眾號發文稱,有必要對人臉識別進行法律規制。勞東燕主闡述了四點主要原因,一是人臉是重要的個人生物數據,相關機構或組織在收集之前需證明合法性;二是需征求公眾意見,經過嚴格的聽證過程;三是驗證分類標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四是驗證人臉識別技術的通行效率。

南都記者注意到,也有網友對人臉識別分類案件表示支持,認為這一措施能提高安檢效率。有網友表示,具體規則尚未推出之前不應排斥新技術?!懊刻於家罔F上下班,安檢慢不說,傳送帶也很臟。為了防止安檢影響時間,基本都不帶包出門 ,什么東西都塞口袋里。之前就想過其實經常坐地鐵上下班 穩定工作和住處是可以搞個白名單啥的?!币晃痪W友在相關新聞下留言說。

不過,據南都記者了解,人臉識別與分類安檢短期內不會落地。10月31日,南都記者致電北京市交通委,工作人員稱該措施尚處于研究階段,其他細節暫時不方便回應。

網絡編輯:阿柴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