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國字頭”再行其道,民企百萬掛靠真能一勞永逸?
“一手資源:需要國企身份的,我們這里有指標。AA+評級央企,可以給民企做股份代持,民企完成工商變更之后,可以用國企身份獲得更多銀行授信和更快捷額擔保貸款?!?/blockquote>導讀:“一手資源:需要國企身份的,我們這里有指標。AA+評級央企,可以給民企做股份代持,民企完成工商變更之后,可以用國企身份獲得更多銀行授信和更快捷額擔保貸款?!?/p>
不少企業為化解資金鏈危機,“委身”國資。類似于歐菲光、東方園林、怡亞通等上市公司“民營轉國有”的故事在資本市場不斷上演。
但,在國資聯姻民企漸成潮流的當下,一些規模較小的中小民企,也萌生了“扯虎皮拉大旗”的心思。
這一背景下,一種潛藏的“生意經”浮出水面。
這一類型的信息在市面上并不少見。
21資本搜索“國企掛靠”“掛靠央企”等關鍵詞發現,涌現了大量“提供國企掛靠服務”的“掮客”,這些宣傳文案多打著“國企改革”、“服務民企”的“旗號”,民企每年須支付幾十萬至數百萬不等的掛靠費用。
1
掛靠模式揭秘
都知道,民企運營成本高企,面臨銀行惜貸、融資困難等現狀。
“我們有很多國企、央企資源,看你想找那樣的,比如是否與公司有業務協同;掛靠國企的層級要求;想找‘混國企’還是‘純國企’,純國企是指國資委、國務院百分百控股企業的下屬企業,價格會高一點?!币患姨峁﹪髵炜糠展镜耐跣諛I務員說道。
據該業務員介紹,根據掛靠國企所處的層級、業務資質,掛靠費用每年在一百多萬到七八百萬不等,層級較低或者沒有實體業務的空殼公司,費用較低。如果簽約年限長一些,可能會給予一定的優惠。
“具體的價格是國企那邊給的,你需要提供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法人身份證等資料,國企方還要做資產盡調,包括近期你們要做什么業務,掛靠目的等,即為了銀行貸款還是業務發展。如果國企同意了,就會根據企業性質和行業情況給一個報價?!蓖跣諛I務員表示。
當記者問到,國企的盡調是否嚴格,是否會現場考察時,該業務員態度頗為曖昧“有必要會考察,沒必要就不去了”。
“但是不管去不去,國企方會安排一名監事監管企業,以防出現違法亂紀的事情,不過你不用擔心,他們都是非常專業的掛靠,絕對不會干預正常經營,比如企業內部人事變動需要大股東蓋章,都沒問題。公司只須每月另向監事支付一萬元工資即可?!鄙鲜鐾跣諛I務員補充道。
2
代持協議隱現
有些國資也會對民企提出具體要求,比如“不要有太多分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對外投資規模不能太多”等。
在具體的操作,與股權代持類似,民企與國企方會另外簽署股權代持協議?!叭绻挥脤嵗U,那操作非常簡單,但如果需要實繳,你們先把錢達到國企賬戶,他們再打過來,過一遍流程就可以了?!?/p>
21資本從多家私募機構從業人員處了解到,這種“國企掛靠”模式并不鮮見,除了獲得銀行貸款之外,部分民營企業為了依托國資背景擴展業務,也樂意選擇具有國資做“靠山”。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對21資本者透露,其曾參與撮合一家民營企業和國企的聯姻。
“那家企業主業是做特種工程,主要承接政府工程,公司規模挺大,但是鑒于港資民企身份,發展遇到瓶頸,很多工程承接不到,所以想套上國企的帽子,我們給他找了一家央企做掛靠?!鄙鲜鏊侥蓟鸶吖苷f道。
不過與前述固定收取掛靠費用模式不同的是,該公司與央企主要依靠股權關系維持,公司原股東向該央企轉讓了超過50%的股權,每年按照公司股權比例向央企提供分紅,但私下再簽署抽屜協議,股東不干涉公司正常經營、資金及人事任免權。
據透露,由于便利的央企身份,該公司不僅能參與更多項目競標,所承接的項目份額也較以往大幅增加,當年公司業績增長超三四余倍。
“嚴格來說,這種情況不叫股權代持,而是實實在在地將股權賣給了央企,但是雙方之間不涉及具體的業務合作、不干涉企業正常經營。這家企業只需要犧牲一部分股權換取央企的帽子,便能收獲數倍的業績增長?!鄙鲜鏊侥蓟鸶吖苷f道。
3
法律界限不明
那么,民營企業以一定的掛靠費用或股權作為代價,換取更廣泛的業務資源和融資渠道是否真的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呢?
“理論上如果企業能找到國企做掛靠,確實有利于提高授信、增加擔保,因為銀行一般是通過股權結構、企業人員和管理、業務范疇等因素考量風控的,國企融資相對于民企容易一些?!?0月10日,華南一家大型銀行風控部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
不過,該風控人士強調:“但也僅只是有利于,因為要掛靠到大型國企很難,而且銀行的信貸發放還要看政策和企業資質,最終還是要落到企業自身質量做判定?!?/p>
9月26日,華南一名律師合伙人對記者指出:“銀行風控也不傻,現在基本沒有單純的信用貸款了,要么足額不動產抵押,要么股東全部連帶擔保?!?/p>
但21世紀經濟報道從多名業務人士處了解到,提供掛靠的國企一般只提供名義上的投資關系,“不能保證國企會給你們作擔?!?、“占母公司的授信是絕對不可能的”。
“雖然大股東是央企,但借錢、擔保不一定有人愿意。有一種可能是企業通過國企背景拿到了更大的項目,以項目的名義向地方銀行申請貸款,還有的一些地方金融辦會給予企業一定的支持?!鄙鲜錾虾C構人士對記者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種掛靠模式涉及工商信息變更,操作模式隱秘,外界很難判斷是否屬于真實戰略合作,且在法律界限上難以認定為違法違規操作。
“工商登記變更了,從外部來看投資行為已經發生了,到底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是否存在抽屜協議只有內部人知道。如果外界可以輕易分辨,這個業務就不會有人做了,正是難以區分,才有價值?!鄙鲜錾虾C構人士表示。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智斌也對記者指出:“這種行為或者宣傳很難說存在法律問題,只能靠市場參與者自己判斷。至于入股的真實性,比如股權過戶的過程中,會不會有抽屜協議,是否過戶后再取出,僅僅在賬面上完成過戶等,外部很難查證?!?/p>
“現在提倡混合制改革,民企引入國資成本,國企引入民間資本已經成為改革方向。但如果是虛假噱頭,名義出資而非真投資,如能證明,根據不同性質會有不同的懲處措施。比如公眾公司可能構成虛假陳述。非上市公司以此騙貸,或者誘引其他資本接盤,這可能會對出資方存在誤導,可以以此為由追究法律責任?!蓖踔潜蟊硎?。
4
民企懼“與虎謀皮”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入股真假難以辨別,但對于民營資本方而言,也并非一勞永逸。
大多數平臺售賣的“掛靠資格”多源自于國企旗下各個層級公司,并非具有正規業務、“血統純正”的優質國企,部分并無實體業務,大多數平臺提供的國企掛靠服務,主要源于“類國企”。
“‘類國企’是指國企旗下的第三產業事業單位,或者國企旗下的孫公司、孫孫公司等,有的根本沒有實際業務,但是因為股權結構可以追溯到國資委或其他大型國企?!鄙虾R幻佑|過掛靠服務的私募基金投資人對記者指出。
該人士還透露,“國企掛靠”服務并非從今年興起,事實上,這種模式曾被大量P2P平臺“套用”。彼時互聯網金融興起,“國資背景”成為P2P平臺“強有力”的宣傳噱頭,其中不少就是通過掛靠“類國企”而來。
2017年7月,華宇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華宇公司”)就曾被媒體爆料旗下子公司“成群”,關聯P2P平臺高達14家,甚至有中介明碼標價“200萬一年掛上華宇系國資招牌”。
盡管事后華宇公司發布公告澄清“從未介入任何P2P網貸平臺的投融資業務”,但有業內人士指出,“不排除是底下子公司人員利用管理漏洞以權謀私”。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發展良好、具備經營的民營企業而言,所謂“國企掛靠”,并不安全。
且不談“國企股東”資質如何,即便有正規國企愿意“收編”,對于民企股東而言,潛藏的信用風險也不容忽視。
21資本采訪發現,極少數正規央企或國企提供的代持,“被看上”的民營企業卻擔心“國企單方面毀約”,不敢輕易“上車“。
多名受訪人士對記者指出,真正有實力的國企、央企,能看上的企業會戰略入股,而非提供掛靠、代持,這些企業的投資行為需要經過國資委層層審批,批復時間長、合規手續復雜。
“能遇到正規、有實力的國企,是非常小概率的事情,除非公司非常優秀、股東背景強。要不然‘掛靠’可能變成真投資,上船容易下船難。企業做的不死不活沒人管你,只要不違規,做大了或違規了,吃你可以不吐骨頭?!鄙鲜鏊侥紮C構投資者認表示。
究其原因,受訪人士表示,產生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國企領導變更頻繁,“下屆不會為上屆擔責,而且民企要想‘摘帽’,轉讓須進產交所,誰說得清”。
上述華南地區的律師對記者指出:“股權代持協議一定要經過合規程序簽署,否則無效,股權就直接成央企的了,民企股東哭死也要不回來?!?/p>
由于部分優質項目對投資方背景要需求,一些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存在國企代持的需求,但這種合作存在較高信用風險,國企方“心思有變”,弱勢民企無異于“與虎謀皮”。
“我之前認識的一個機構,由于被投項目有股東資格限制,公司找國企代持股份,也簽訂了抽屜協議,但是后來被投企業上市,國企不認賬了,雙方糾纏了很久,還不知道結果如何?!鄙虾5貐^一名私募機構投資人表示。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