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英國首相的尷尬:“脫歐”還是“拖歐”
英國脫歐已經掰扯了3年,換了3任首相,面臨自2015年的第3次大選,修改了4次協議,變更了3次脫歐期限。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19年10月29日,在英國倫敦,英國首相約翰遜在議會下院發言。當日,英國議會下院投票通過了英國政府提出的一項法案,同意在12月12日提前舉行大選。
英國脫歐已經掰扯了3年,換了3任首相,面臨自2015年的第3次大選,修改了4次協議,變更了3次脫歐期限。
2019年10月30日,英國“脫歐”前的最后一天,一場看似普通的下議院例會,再次改變了英國的命運。
英國議會以438票贊成、2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執政黨保守黨第四次提交的在12月12日提前舉行大選的議案。這意味著,英國“脫歐”期限將再次被延長。
至此,英國“脫歐”已經掰扯了3年,換了3任首相,面臨自2015年的第3次大選,修改了4次協議,變更了3次“脫歐”期限。
漫長的“脫歐”進程,已經讓兩位英國首相折戟,鮑里斯·約翰遜會不會重蹈兩位前任下臺的命運?
英國式折騰,“成也脫歐,敗也脫歐”
公投在歐洲并不新鮮,尤其是與歐盟相關的問題,法國、荷蘭、丹麥、挪威等國家都舉行過公投。早在1975年,英國也舉行過關于是否留在歐共體的全民公投。
但是論公投的影響之大,過程之曲折,英國的脫歐公投,可謂無出其右。
開始這場 “脫歐”公投的前首相卡梅倫,曾信誓旦旦地說:“即便是公投選擇了離開歐盟,我也會繼續擔任英國首相?!?/p>
想法是美好的,事實卻是殘酷的——卡梅倫成為第一個因“公投”倒臺的首相。
2016年2月2日,卡梅倫曾向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提出4點訴求:保護英國以及其他非歐元區國家的單一市場;減少審批程序以促進歐盟市場的競爭力;允許英國不加入歐盟所謂的“更緊密聯盟”,增強國家議會作用;限制歐盟移民在4年之內領取工作福利方面的稅務優惠。這份改革提案一出,立刻遭到歐盟委員會和很多成員國的反對。
在卡梅倫向歐洲理事會主席提出訴求的四個月后,“脫歐”公投正式在英國拉開帷幕。英國從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開始“脫歐”投票,最終的計票結果顯示,支持“脫歐”選民票數占總投票數的52%。支持留歐選民票數占總投票數的48%。
但公投結果出來后的三天,由于不滿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