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邊界: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發自:南方周末
(本文為推廣信息)
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展出的清代廣州制造折扇。
“19世紀的美國東部海岸城市,幾乎沒有一位女士不拿著一把來自廣東的扇子出現在夏日晚會或時裝舞會上?!睆V東省博物館的白芳如此形容廣東外銷扇在歐美受到追捧的盛況。1699年,英國商船在廣東訂制了8萬件外銷扇,歐洲宮廷貴婦以此為時尚,“廣東制造”風靡歐美,甚至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其工藝會如此精湛”的評價。
明清時期,廣東經濟已躋身全國先進地區之列,以廣州為出口港的海上絲綢之路助推了廣東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工、貿一體化經營的先河亦首創于廣東。在中國的制造版圖中,人們很難將視線從南嶺以南挪開。數百年間,“廣東制造”內涵因時因勢而變,改革開放四十年再讓四字向“廣東創造”、“廣東智造”演進。
2018年廣東省500強企業中,制造業占半壁;按前100強數據分析,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速遠高于平均增速。據2018年的統計,廣東制造業有56家企業營收超百億元,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數量已近3萬家。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實體經濟中占據主體地位。新中國成立初期至今,按不變價格計算,工業增加值增長900余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進入世界前列。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美元測算,2010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此后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中國制造業已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但仍求更強。
工業和信息化副部長王志軍在2019年總結中國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結構性矛盾突出”的現實,并指出“創新是制造業的永恒主題”。廣東以制造業立省,正在新階段尋找實體經濟的后驅動力,“創新”是破局要義,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實現創新要素資源的充分流動?如何實現價值創造和價值轉移?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用數年去摸索這個答案:夯實基礎產品、提供差異化產品、開放共享平臺、覆蓋全產業鏈,構建制造業金融服務生態圈。
在中國金融體系中,銀行通過配置資源引導生產資源的流動,在塑造產業結構、促進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制造業發展需要活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銀行以柔侍剛。在“新金融”理念下,銀行服務邊界逐漸消失,浸潤生產生活諸多層面,自成生態,顛覆了生產者對“銀行”的認識。
1、銀行留人
2019年畢業的一位應屆生猶豫要不要違約投奔珠海格力——后者也給了他入職通知。讓他動了違約心思的關鍵細節是格力提供還不錯的員工住宿。
廣東制造業的龍頭企業格力電器有8.5萬員工,格力希望年輕人專注于工作,不用過多地考慮生活問題,在全國十余個城市設有員工宿舍。
格力不僅需要大量員工宿舍,還需要價格合理且品質提升的宿舍資源。2019年6月,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通過存房業務在格力電器廠區附件租下了200套閑置的村民回遷房作為宿舍用房,解決了千名格力員工住宿問題。存房業務是建行在2018年3月率先在廣州進行試點的“不動產財富管理”業務模式,房主把閑置住房交由建行專業子公司進行長租租金收益評估,房主認可后,再與建行專業子公司進行長租權交易,該公司負責維護房屋質量、進行出租和租后管理。
位于珠海界涌的200套回遷房,成了格力電器股份公司1200名員工的新家園,3年長租期、無憂宿舍管理、租金還低于市場價,這是建行推出的“存房+人才公寓計劃”,讓更多產業工人圓了安居夢。
存房業務最先面對社會個人展開,同時也在制造業等企業客戶中快速落地。當建行廣東省分行把“打造一個家,留住一群人”的目標喊出來時,即透露出把該業務在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企業中進行復制的方向。因為住房問題不僅影響勞動力的流入和集聚,更關聯到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在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研究者發現房價上漲對制造業升級具有顯著抑制作用。房價上漲推動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價格上漲,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抑制了企業家創新投入的積極性。
截至2019年9月末,建行廣東省分行聯合市場上的專業租賃運營企業,向市場推出閑置房源超12萬套,出租價格普遍低于同地段同質量房源,在提升租房品質的同時平抑租價上漲。
有房可住只是第一步,隨之而來的是集中式住房的管理問題,特別是與產業園密切捆綁的員工宿舍區。珠海格力無暇精細化管理員工宿舍——居住體驗差、綜合安防弱、園區信息系統不配套等痼疾難消;員工跨區域出差頻繁的情況增加了宿舍管理的難度;人力和財務兩大部門交叉管理結算的形式讓事情更加復雜。
格力的產業轉型升級進程必定受到住宿管理效率的影響,兩者需要節奏匹配,無法割裂看待。建行廣東省分行以格力電器在珠海龍山工業園員工宿舍為試點,為2640多套公寓近5000名員工進行智慧宿舍升級,構建居住新生態。
升級內容包括打造“工業園區宿舍專屬管理系統”,實現住宿登記、費用繳交、信息統計等全線上操作,并于園區多個信息系統對接;植入“安居云生態”,集成周邊及線上服務商,提供衣食住行以及金融便捷服務;并將智慧社區服務融入園區管理,進行智能水電、智慧門禁、智慧食堂建設。
這個名為“格力云家園”的服務方案執行進程已經過半,建行廣東省分行在該方案中傾注了對存房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思考:“家”指與住有關的生活服務內容;“園”指與生產有關的服務內容。建行以服務而非傳統業務的形式,支持高端制造業將資源與精力專注于產業本身。
“我們不是為了掙錢?!弊》拷鹑跇I務部反復強調稱,“這不是生意。這是建行搭建的平臺,但三方都會受益(銀行、企業、員工)?!鼻藙哟媪孔》?、打造共享生態是建行認為自己有能力、也必須去做的事。存房業務誕生不久便成為建行“三大戰略”之一,欲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建行對存房業務毫無保留,愿將其作為天下范式,回歸純真質樸的社會責任感。
但對于制造業的某些上下游企業而言,留人也很容易——只需要按時發放工資即可,例如銀隆新能源的幾家上游建筑企業。他們負責建造銀隆新能源在全國的產業園,但供應鏈上的資金壓力很容易形成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局面。
2019年建行珠海分行首先把“民工惠”業務應用于先進制造業,將勞務分包企業對建筑總包的應收賬款提前變現,為銀隆新能源客戶的供應鏈上游企業投放約4000萬元,定向代發到干活工人手中,惠及8000人次左右。由此,“民工惠”產品不再局限于建筑業,而是拓展到制造業,為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化打下伏筆。
嘗到“民工惠”頭啖湯的產業工人們,拿著工資準時到賬的銀行卡,對著記者鏡頭點贊。
無論是存房還是“民工惠”均非銀行業務的傳統視角,從經營效率來看,它不符合天下熙攘的利來利往商業邏輯,不符合“抓大放小”的經營邏輯。為何力足以舉百鈞,仍兼舉一羽?善建者惜善建者。中規中矩的銀行形象不再,銀行業務邊界消失,建行證明金融手術刀可以解決勞動者住房與薪資等現實問題、服務實體經濟。
2、小微春天
如果要評價大灣區的實體經濟,觀百鈞不如顧一羽。
在廣東,更多創新要素涌動在“小處”。90%以上的市場主體,80%以上的新增就業、70%以上的創新成果、60%以上的投資、50%以上的生產總值和稅收、40%以上的出口均由中小微企業貢獻。
在漫長的時間里,商業銀行信貸服務受制于人力和時間成本,很難向小微企業大量提供,10%的大企業才是銀行爭奪的目標。
轉機出現在2017年。
這一年,建行廣東省分行制造業貸款余額止落回升,小型客戶數翻了1倍有余。自此,小型客戶數與貸款余額保持高速增長?!耙驗楹笈_有個大系統在支持?!惫緲I務部描述該系統時,連嘆三次效果明顯,“省去了客戶經理現場調查的大量時間,也省去了冗長審批時間;通過工商、稅務、海關、法院等數據可以實現比較精準的企業畫像?!苯ㄐ型ㄟ^金融科技系統和軟件產品優勢獲得了客戶和新的利潤增長點。
金融科技的介入,提高了銀行普惠業務的實施效率,也規范了小微企業的信用管理。小微企業主曾對信用卡逾期、按時納稅的細節不放在心上,數據被打通后,這些行為將直接影響下次貸款結果,這迫使企業主不得不重視起來。2017年底,建行率先試水該銀稅互動,與國家稅務局聯合推出“云稅貸”產品,并一炮而紅,稅務系統也嘗到了企業信用體系建立的甜頭,此類合作很快在銀稅間鋪開。
跟蹤了多年的普惠業務,建行廣東省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樂樂從借貸申請中看到了小微制造企業強烈的升級愿望?!敖ㄐ性缙谥С值囊患抑埔聫S,最開始做代工,后來謀求轉型,開始研發多款高端面料,近幾年又從批零訂制轉變為根據服裝面料和款式進行快速個人訂制?!痹緝芍軙r間才能下線的訂單,如今只需要5分鐘就能完成一件訂制,這需要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的研發與再造?!皬S房也搬了,自己研發的設備是有專利的,年銷售翻了十倍不止?!眲窐纷谵k公室一隅,也能安靜地感受著合作小微企業的成長速度。
2018年9月,一款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額度測試、貸款申請辦理、預約開戶的APP“惠懂你”由建行正式推出,普惠效率再次提升,小微的春意更勝。一位相伴建行十余年的中山小微客戶,經歷過耗時耗力的傳統貸款,受劉樂樂邀請體驗“惠懂你”APP,驚呼“怎么這么快?”,他沒想到“國有大行還有這么先進的東西”。
隨借隨還模式為企業節約了成本,能更理性地管理借貸行為。一個印證著時代變遷的細節是,建行廣東省分行目前超過50億授信未支用,這些小微企業主明明在建行拿到了授信,卻不會完全支用,便捷的借還模式讓他們“想用多少錢再支用多少錢”,不良率也低于預期和行業數據。
在廣東,小微企業通過金融產品開始真正理解金融、讀懂經濟思維。
也有越看越迷糊的時候。上文提到的中山老客戶一直在發現“新建行”:他在傳統網點看到了勞動者港灣,在網點充電喝茶——這好像和傳統銀行不太一樣;他又被邀請參加建行大學課程,無需支付學費,卻有專業的金融知識培訓——他從來沒聽過銀行會干這樣的事。
“建行不像銀行了?!敝猩娇蛻粼u價的是一個邊界消失的銀行,這源于建行新金融理念的多年摸索和實踐。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指出,新金融更側重于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以增進民生福祉、推動消費升級從而夯實經濟持續增長基礎為己任。
3、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人們從未像今天一樣如此渴望知識,它依舊是命運的軟杠桿。
然而,現代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加劇了城鄉居民金融知識缺乏與金融深度介入生活之間的矛盾。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發布《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簡要報告》顯示,88.27%的消費者認為金融教育“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但當消費者金融知識方面存在疑惑時,人們最常采取的行動是“向相關金融機構的員工咨詢”和“上網找資料”。
尚未有人研究中國企業家的金融素養與企業發展之必要性關系,但中小企業家卻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金融環境正在影響自己。亞洲股權交易集團劉主席曾語重心長地告訴中國企業家:“眼下及未來,如果仍然不懂金融,不學習金融思維,想要帶領企業長遠發展,會非常艱難?!?/p>
人們需要了解新金融,金融智慧需要回饋社會。
2018年底,以新時代、新金融、新生態企業大學為愿景的建行大學正式面世,它與華南理工大學聯合成立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以專業化、共享化、科技化、國際化為辦學理念,搭建產教融合、賦能社會的教育培訓平臺。
不到一年間,內部員工、農民工兄弟、年輕的大學生、小微企業主、科創企業主陸續加入建行大學。2019年6月,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組織50余名科創企業負責人走進上海復旦大學、上交所,針對科創板策劃專門的培訓學習科創。其中兩位學員即來自1個月后的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廣東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廣州方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博觀而后約取。每期課程內容均由建行廣東省分行的相關業務部門定制研發,大學課程內容因學員身份而異。建行大學的暑期下鄉實踐把金融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為農民工安排與其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內容,金融安全知識與農民工權益保護及安全管理培訓并重;在“金智惠明”工人線上培訓項目推出多門知識課程,并剪成100余條短片供產業工人業余學習,未來還將上傳更多實踐型短片,以滿足制造業員工的生產技能提高需求。
包括中小企業主、農民工、產業工人在內的眾多學員都是第一次走進大學課堂。建行大學從側面滿足了人們實現繼續教育、跟進時代腳步的機會。截止2019年8月底,建行大學共為灣區民眾送課886場、惠及8.6萬人次。
2019年4月30日,30余名產業工人走進建行大學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學習。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的廣東,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大灣區金融創新學院的特色。2019年,它聯合南方日報社·南方經濟智庫、南方城市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對上百家珠三角創新企業開展深度調研與分析,總結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經驗,推出《大灣區視野下的珠三角創新報告》。
報告建議金融機構加快產品創新,希望硅谷銀行的“投貸聯動”產品創新能為廣東銀行業提供一些靈感。調研顯示,目前硅谷銀行向科技企業提供的支持,99.5%是通過貸款來完成的。在決定是否向科技企業貸款時,硅谷銀行側重考量“誰是它的風投”等因素。
但在廣東,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5萬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一,80%以上為中小微企業,硅谷科技的判斷標準在這里不適用……
4、專屬“技術流”
按照銀行傳統的評價體系,中小微科技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因為不能提供有效抵押物??萍计髽I的技術專利在傳統標準面前,毫無用武之地。而其中約八成是制造業企業,實體經濟的發展依托于“科技創新”,但科技創新的資產價值一直被低估了。
直到銀行想辦法讀懂了專利技術。
2015年7月,建行廣東省分行在同業首推科技金融品牌,想要滿足科技創新企業全周期、全流程金融服務。打磨兩年后,科技金融部首創“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將知識產權和團隊研發管理能力轉換成量化指標,區別與傳統的“資金流”評價體系。但兩者結合便共同構成了綜合評價科技企業的完整體系。
“技術流”評價體系對接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庫,客戶僅需輸入客戶名稱,即可從創新成果含量、專利含金量、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穩定性、研發早慧度等六大維度10多項量化指標中,得到科創企業科技實力測評,而非“純知識產權質押”。
短短一年的時間,該評價體系就在廣東1200個營業網點、數千位客戶經理中得到掌握和普及。根據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項核心發明專利,建行廣東省分行為其辦理了5億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而廣州市昆侖投資有限公司因為一項核心實用新型專利,獲得辦理5.9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合同。
截止2019年8月底,建行廣東省分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余額在省內各家商業銀行中占比41%,排名第一;已服務廣東?。ú缓钲冢└咝录夹g企業26000多家,80%以上為小微民營企業。
隨著客戶數累計,“技術流”評價體系也會碰到難題:如果兩家科創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數量與類型均相同,兩者的綜合實力無法被系統區分。于是建行廣東省分行科技金融部推進了“技術流2.0”版本,該版本數據庫的數據量是1.0版本的數千倍之多,分為專利穩定性、專利保護范圍、技術應用性、技術質量4大維度32項指標,2.0版本的評估系統甚至嘗試預測科創企業的2019年營業收入,并在對比真實數據后自我調整算法,讓模型計算愈發精準。
截止2019年6月,建行廣東省分行的制造業客戶中,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占比近一半,“技術流”評價體系成為服務科創客戶的金鑰匙。
自2017年以來,“榜樣的力量——‘FIT粵’科創先鋒大賽”已連續舉辦三屆,累計超過3萬家科技創新企業報名參賽,挖掘出一大批行業翹楚和領軍人物,搭建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和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平臺,成為科技與金融精準對接的新通道。
建行把客戶的無形資產進行有形化計算,但自己卻愈加“無形”——建行在廣東的網點服務比例僅占總業務的2%。其服務卻融于生活生產的細微之處,從勞動者、資金、技術、企業家等諸多生產要素著手,全面滋養國之砥柱制造業,推出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生態圈。
逐漸消弭了邊界的銀行并未淡出視角,在制造大國繁榮的南大門,共同價值視角下的制造業金融服務生態圈,釋放出新金融前所未有的能量。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于??;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方為大行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