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濫用風險大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推行人臉識別驗票,被不愿意使用人臉識別的游客告上法庭。這起被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案件,再次將人臉識別被濫用的問題暴露在聚光燈下。
責任編輯:陳愷辰 辛省志
人臉、指紋、虹膜等不可更改的人體生物特征,屬于用戶最核心最重要的個人信息,對這些信息的收集和應用,必須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推行人臉識別驗票,被不愿意使用人臉識別的游客告上法庭。這起被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案件,再次將人臉識別被濫用的問題暴露在聚光燈下。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從刷臉購物,到刷臉進動物園,人臉識別闖紅燈者,甚至有公廁用人臉識別技術防止有人多拿廁紙。幾乎每個機構都想用上人臉識別,仿佛不用人臉識別,就落后于這個時代的發展了。而人臉識別技術濫用所隱藏的巨大風險,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盡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