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中國2463公里
58歲的麥克·貝茨膝蓋不好,每天上路前,都吃了止疼藥。這件事,他也很少提,紀錄片《之江故事》里沒有拍,只有夫人李雪琳知道。
責任編輯:張玥晗
貝茨和夫人雪琳成立了為和平徒步基金會,承諾只要身體允許,每年進行一次慈善徒步。雪琳是貝茨徒步的后勤保障,在此次徒步,更與貝茨一同走完全程。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鏡頭沒有演繹出徒步的難度:每天20~30公里的公路行走,呼吸著國道邊大貨車卷起的塵與土,忍受著高溫、蚊蟲、滿腳水泡以及膝蓋的疼痛。沿途遇到的人總會忍不住問貝茨:你為什么要徒步?
在旅行的最后一篇日記里,貝茨引用了英國作家勞倫斯的一句話:所有人都會做夢,但做白日夢的人是危險人物——“因為他們也許會睜大雙眼,把夢想付諸行動,將其變為現實。我就是如此?!?/p>
58歲的麥克·貝茨膝蓋不好,每天上路前,都吃了止疼藥。這件事,他也很少提,紀錄片《之江故事》里沒有拍,只有夫人李雪琳知道。
2019年8月19日-9月18日,這位人稱貝茨勛爵的英國人從杭州縱穿浙江,用時31天,徒步501.62公里,走到溫州,用徒步形式籌款。
這是2015年以來,貝茨第三次中國徒步,他曾從北京走到杭州,此次抵達溫州總行程已達2463公里,接下來的計劃是從溫州出發,途經珠三角,走到香港。
紀錄片《之江故事》詳細記錄了這次徒步,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旗下的“解讀中國工作室”制作,2019年10月初上線。紀錄片更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身份:現任英國上議院議員、英國女王樞密院顧問官,直至2019年4月擔任英國國際發展部國務大臣——“這是國際主流媒體首次邀請西方知名政治家擔任紀錄片主持人,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的節目?!?/p>
“想要了解中國就需要完全轉變一種思維方式,準備好將你的‘文化偏見包袱’丟在機場?!奔o錄片為貝茨這段話配上畫面:上世紀的天安門廣場影像切換至如今繁忙的高架橋,粗糙的影像轉為高清。
而鏡頭沒有演繹的是徒步的難度:每天20~30公里的公路行走,呼吸著國道邊大貨車卷起的塵與土,忍受著高溫、蚊蟲、滿腳水泡以及膝蓋的疼痛。沿途遇到的人總會忍不住問貝茨:你為什么要徒步?
人們不理解這位英國終身貴族的執著,同時好奇他遇到了一個怎樣的中國。
需要時間,聆聽他人
2019年4月,來中國前4個月,貝茨做了兩件事,辭去政府部門部長職務并徒步,從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穿越4個國家,走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長631公里。
徒步結束后,他在徒步日記中坦承了自己當時的苦惱:隨著英國脫歐的進展,他深感英國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我從未見過如此的苛刻和人身攻擊”“英國脫歐已經演變成一場有毒的法庭離婚戰……”而他應對沖突和爭議的反應與他人不同,“我默默忍受,直到我情緒和情感再也不能承受。我爆發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我不得不出走,用一段長長的徒步來消化?!?/p>
他說,“我需要自由的時間去思考并聆聽他人的機會”。
此次徒步旅行是一個突然的決定,“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但徒步這種形式對貝茨夫婦來說,并不陌生。這是他們的第9次徒步。自2009年以來,他們累計跨越25個國家,行程14709公里,募集了善款104萬英鎊。
2019年9月8日,在中國麗水市的一家咖啡店,貝茨回憶了十年前第一次徒步。那年他48歲,為一個名叫“明天之星”的慈善機構籌款,徒步160公里。當時身為政治家的他去鼓勵年輕人實現夢想,他說,自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