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方被告協商量刑,刑罰改革全面鋪開

認罪認罰從寬,這項與美國“辯訴交易”有相似之處,但又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訴訟制度,在2018年10月正式寫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之后在全國推行,但目前推進還不平衡。

“可以”適用不是一律適用。一位檢察系統人士舉例稱,類似犯罪嫌疑人報復社會、砍殺無辜幼兒這樣的惡性案件,“他認罪認罰也不行,必須從嚴從快、堅決處理?!?/blockquote>

發自:重慶

責任編輯:何海寧

重慶渝北區法院庭審現場,法警給王某看認罪認罰具結書,確認是自己簽署的。 (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認罪認罰從寬,這項與美國“辯訴交易”有相似之處,但又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訴訟制度,在2018年10月正式寫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之后在全國推行,但目前推進還不平衡。

“可以”適用不是一律適用。一位檢察系統人士舉例稱,類似犯罪嫌疑人報復社會、砍殺無辜幼兒這樣的惡性案件,“他認罪認罰也不行,必須從嚴從快、堅決處理?!?/p>

2019年1-9月,重慶每100個辦結的刑案中,約有85個案件的被告人因為認罪認罰,得到了司法機關相對輕緩的懲罰。這是重慶作為18個試點城市之一,探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第三個年頭。

認罪認罰從寬,這項與美國“辯訴交易”有相似之處,但又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訴訟制度,在2018年10月正式寫入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之后在全國推行,但目前推進還不平衡。

2019年8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一個“小目標”:到2019年底,全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當月適用率要提升至70%左右。這意味著,如果目標實現,未來全國七成左右刑事案件的控辯雙方都將在上法庭之前達成一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改革駛入快車道,中國的刑事司法將迎來結構性變革。

鼓掌歡迎者有之,猶豫遲疑者亦有之。為了推進改革,2019年10月底,最高檢召集來自全國各地的120余名檢察官,同時邀請多家媒體,在今年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率居全國第一的模范城市——重慶,上了一堂“公開課”。

縮短辦案周期

“被告人,該份(認罪認罰)具結書是否由你簽署?”“是?!?/p>

“簽署具結書時,是否有律師在場?”“有?!?/p>

“你是否自愿認罪認罰?”“自愿?!?/p>

“你是否理解認罪認罰的法律后果?”“理解?!?/p>

……

10月30日下午,王某涉嫌販賣毒品罪一案在重慶市渝北區法院開庭審理,采用刑事速裁程序。檢察機關表示,王某自愿認罪認罰,依據刑訴法第十五條規定,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同時建議法院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二千元。

沒有法庭質證,也沒有法庭辯論,在公訴人簡要宣讀起訴書后,法官向王某拋出一連串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關的問題,都得到肯定的回答。

法官當庭宣判,完全采納了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當法官敲下法槌時,距離開庭還不到十分鐘。

一個下午的時間,渝北區法院審完了四件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案件,全部當庭宣判。其中一個案件采用普通程序審理,即便如此,庭上耗時也不過34分鐘。

來自全國各地的檢察官在旁聽席上觀摩庭審,一位檢察官向身邊的同伴小聲嘀咕:“法庭上的時間確實縮短了,但是庭前的工作,應該更多了吧?”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一些地方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率較低源于檢察官不敢用、不愿用、不會用這項制度,而“不愿用”正是顧慮其增加工作量。

重慶市九龍坡區檢察院檢察官張永卻從親身經歷中感受到,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給司法人員“減負”。

九龍坡區是重慶傳統的城鄉接合部,歷來刑事發案高,檢察官的辦案量是重慶市平均水平的數倍。

張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