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最后時刻
行業轉折點早已發生,但卻被許多從業者誤以為是監管的認可,投資人也沒有及時從高息以及剛兌的美夢中蘇醒。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P2P進入清場時刻。這是中國P2P行業誕生的第12個年頭。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行業轉折點早已發生,但卻被許多從業者誤以為是監管的認可,投資人也沒有及時從高息以及剛兌的美夢中蘇醒。
P2P通過互聯網,把民間金融的好和壞全都翻到了臺面上,“等于把淤泥底下的東西都鏟了上來,里面能挖著蓮藕,也有臭魚爛蝦”。
“1%甚至1‰的人把所有人的船給掀翻了?!?/p>
P2P進入清場時刻。這是中國P2P行業誕生的第12個年頭。
2019年10月中旬,湖南和山東省金融局分別發布公告,稱該省網貸機構的P2P業務未有一家通過驗收,將全部予以取締。
緊接著,銀保監會副主席祝樹民在10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目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462家,其中正常運營的有262家。
巔峰時期有網貸平臺逾6000家,也就是說,現在留下的僅剩7%。
“現在還留下的,無非兩種情況,一種還抱有希望,另一種是走不了的?!盤2P從業超過5年的秦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走不了的那種,撐著還能將就,一說退場可能就“雷了”。
今年三十多歲的秦迪曾在多家P2P公司工作過。南方周末記者初次見到他,是在2014年夏天。那是P2P最滾燙的時候,在北京的火鍋店里,服務員都會拿著宣傳單問食客要投哪款P2P。
秦迪回憶,當時10萬塊就能買一個網貸網站,還教你怎么投標、怎么做活動,甚至還包括初級員工第一個月的工資。年化收益率30%以上的平臺很普遍?,F在,他的前同事們有的去東南亞創業了,有的在等待,也有不少被抓了。
那時南方周末記者還參加過一家頭部平臺的午餐會,創始人和十幾位來自天南海北的加盟商坐在一起,業務量大的被表揚、業務量小的被點名提醒。餐后,一位加盟商在朋友圈里寫道:“會不會做先放到一邊,關鍵是:敢不敢做!”
回顧P2P行業的起落,資深網貸投資人羿飛慨嘆:“就是一場夢?!?/p>
“以備促退”
2018年底,《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175號文)出臺,基本確定了2019年網貸整治工作以“退出”為主的總基調。繼山東、湖南之后,其他地區都會陸續公布整改結果。
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張羽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從2018年9月開始,根據《關于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的通知》(“網貸108條”),北京目前已經完成了“三查”,假如未來有網貸平臺進入監管試點,準入條件也會較高,并且具體落地會比較久。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亦向南方周末記者分析,未來只有極少數平臺會進入監管試點,絕大多數要以清盤、停業或轉型的方式離開。對于轉型平臺來說,為銀行“助貸”和“小貸公司”也許是主流方向。
許多P2P公司或許沒有想到自己的結局會是退出市場,2016年11月網貸“備案制度”宣布實施時,它們一度寄希望于成功備案,成為民間金融的正規軍。
但直到2018年4月,行業等來的是“備案延期”,至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