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好歌越來越少”,真相還是錯覺?

15年前,聽音樂經常被作為一項專門的內容消費,人們打開錄音機、CD機,插入唱片,聽著歌聲品味歌詞,有時思想很深刻,甚至帶有儀式感。但這15年來,每個人都被置身于多媒體環境之中,生活節奏提速,視頻+社交當道,人們的有限時間已被瓜分完畢,音樂不斷偏向于作為一種伴隨式背景存在,嵌入特定的場景發揮其價值,簡單易學、短鏈條、低門檻是場景對內容的要求。

責任編輯:陳斌

15年前,聽音樂經常被作為一項專門的內容消費,人們打開錄音機、CD機,插入唱片,聽著歌聲品味歌詞,有時思想很深刻,甚至帶有儀式感。但這15年來,每個人都被置身于多媒體環境之中,生活節奏提速,視頻+社交當道,人們的有限時間已被瓜分完畢,音樂不斷偏向于作為一種伴隨式背景存在,嵌入特定的場景發揮其價值,簡單易學、短鏈條、低門檻是場景對內容的要求。

(視覺中國/圖)

“好歌越來越少(好聽的新歌越來越少)”,這個觀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想到過,如果做個投票統計,支持者必然占壓倒性優勢。

一位朋友向我闡釋他的論據:他前幾天去KTV唱歌,點歌系統熱歌榜的前幾名分別是:《十年》《突然的自我》《大?!贰段业暮眯值堋贰段抑辉诤跄恪贰杜笥选贰逗髞怼贰謩e面世于2003年、2003年、1992年、2011年、1986年、1997年和1999年。

最老的距今已有33年歷史,最新的也已誕生8年。朋友感慨道:“這么多年過去了,大家依舊愛唱這些老歌,為什么?因為新歌不好聽?!蔽覘l件反射地反駁他:“現在年輕人誰還K歌?只有中老年人?!笨諝馑查g凝固,場面十分尷尬。

我說得未必準確,但此中存在的“觀察者偏差”的確易被忽視。你覺得“好歌越來越少”,可能只是“你覺得”而已,多跟90后、00后聊聊,他們或許會給出完全不同的觀點。

流行音樂具有顯著的“記憶標簽”功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長經歷和共同回憶,那些最能打動你的旋律,晚輩聽后可能心如止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