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就是生活方式:777美元橫穿美國,7天待在無人荒島
一個女孩獨自在無人島度過七天,一個月內花777美金橫穿美國,在火人節與陌生人在空中打架…… 她的旅程讓人感到瘋狂又心生向往。
責任編輯:賴琳琳
“如何逃出自己的舒適圈?”這似乎是當下很多人感到難以回答的問題。
城畫君認識這么一個女孩,她獨自在無人島度過七天,一個月內花777美金橫穿美國,在火人節與陌生人在空中打架…… 她的旅程讓人感到瘋狂又心生向往。
大家都叫這個女孩“曹導”。她將自己每一天的生活過得都像是冒險,并用Vlog記錄下這一切,她說:冒險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冒險并沒有想象中的危險
為什么叫“曹導”?她是這樣解釋的:高中時一直說想當導演,拍畢業照那天穿了一件很像導演會穿的那種馬甲,就被起外號“曹導”。沒想到現在當了Vlogger ,某種程度上變成了自己生活的導演。
曹導從小在海邊長大,大海本身就是巨大的冒險池。但她真正開始迷上冒險,是去了美國以后。
大二暑假時,還在國內上大學的曹導為了送女朋友去上學,開車從弗羅里達出發,橫穿整個美國到了加州。
“中途我們在一個國家公園迷路了,走到了山路上,車子底盤不斷被撞,好害怕危險動物出來。最后終于遇到了巡邏的警車得救”。
雖然危險,但她很喜歡這種在危險情況下冷靜處理、解決問題的快感,“那是我夢想中公路旅行應該有的樣子,一路上看到植被和地貌的變化,住汽車旅館, 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醒來,閑逛、去國家公園,收到路上陌生人的善意,從那次開始就迷上了冒險的感覺?!?/p>
后來曹導也去了美國讀研、還曾在聯合國環境署北美辦公室實習,但她發現自己不適合辦公室枯燥的工作,總是按耐不住去野外干點什么。去聯合國環境署總部肯尼亞時,她決定去爬乞力馬扎羅山,結果遇上了大暴雨,但還是咬牙堅持,登頂成功時,睫毛上的冰雪還沒融化。
她決定以玩為事業,先是創立了“東非行走”勇士旅行規劃室,為游客私人定制東非游,回國后又加入了極限運動平臺“敢玩”,策劃過飛行體驗、帆船訓練營等活動,“其實很多聽上去危險的項目比如開飛機、潛水都是很成熟的運動項目,有非常完善的安全規則和嚴格的措施,沒有想象中那么危險?!彼f。但這些與“冒險”似乎還是隔著一層紗。
曹導很喜歡看美國綜藝 《Survivor》(《幸存者》),這個真人秀將參與者限定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讓他們依靠有限的工具維持生存、參與競賽。
曹導很向往這樣真正的 “險”境,但報名之后沒收到回應,于是今年5月,她決定自己來做一個七天的荒島求生,并拍視頻記錄下這一切。
她獨自一人帶了一件晚上睡覺的防風外套、一把帶有打火石的刀、保護珊瑚的防曬霜、潛浮工具、魚叉、頭燈、一個拍攝的Gopro、一周量的美瞳,還有面巾紙,去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花幾個小時鉆木取火,用椰子和塑料瓶自制蒸餾器淡化海水,用防風外套收集雨水,吃就 去海里抓魚、沙灘抓寄居蟹、爬樹摘椰子,住就用樹枝搭建臨時帳篷……
“最餓的時候,看到鯊魚都想抓來吃”,哪怕她曾在浮潛時被鯊魚“追殺”導致手背被縫了三針。
在荒島上,時間變得很漫長,她可以花幾個小時來生火、抓魚、抓鳥……“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是巨大的勝利”,她有了更多時間思考,“一提到荒島求生,大家想到的都是貝爺、德爺,但是沒有 女生,也沒有中國人,我想證明一個中國女生也可以完成這樣的挑戰。這個沒有想象的那么難,真正嘗試去做的時候,你會比想象中能干很多?!?/p>
當然,去荒島前,曹導也做過很多調查和準備, “確定島上會不會危險,有沒有蛇,或者毒蚊蟲。還要制定逃生方案,島上一旦有危險情況需要的補給和后援?!?/p>
橫穿美國、街頭乞討
挑戰無人荒島之后,曹導又和她朋友Larson用一個月時間、777美金橫穿了美國。途中體驗了原始人的生活、自架飛機去滑雪鎮、開坦克壓汽車、還遇到了傳聞中不接受現代科技的Amish人……
在與這些獨特人類的相處中,也收獲了自我的進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總能給我啟發,告訴我人生的下一步該怎么走?!?/p>
但如果說以上只是對眼界的挑戰,乞討則是她旅途中最大的心理挑戰。
旅途還沒走出加州,經費就開始變得緊張。曹導臨時決定在舊金山的卡斯楚街頭“乞討”賺點路費。她掛著一個紙皮站在路邊,上面寫著:1美元可以買一個她的故事,5美元可以入鏡她的Vlog。
她以為在文化多元、科技創新、LGBT聚集地的舊金山,一定能吸引到一些不同的人跟她交流。然而,她在大街上站了一個小時,也都沒有人理她。
1天下來,只有3個人走向了她并給她捐了錢:一位中年女性、沃頓商學院MBA的招生官,一個常年在街頭晃蕩的裸男和一個語言不通的流浪漢。
“他們來自截然不同的三個階層,沃頓招生官代表了精英階層,她對我非常好奇,也很佩服我的勇氣,大家都在尋找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裸男是一個嬉皮士,他全身一絲不掛(僅遮住生殖器官)站在舊金山市中心的街頭,想尋求的是自我展現和表達;第三個流浪漢,則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互相的尊重?!?/p>
這已經是她此次旅程第二次街頭乞討,“第一次是在斯坦福校園附近,我一無所獲,面對所有的無視和拒絕,心里特別難受”,這一次,她需要克服之前的恐懼與挫敗感,再試一次。
“但我告訴自己要堅持下去,繼續對來往的所有人微笑,這是我給自己的訓練,對這些脫敏,是在世界上得到更多經歷、活得更自在的必經之路?!辈軐ё孕诺卣f。
2019年初,她的新年愿望是:面對失敗、拒絕、誤解和外人評判而無畏。這是她踏出的關鍵一步。
火人節:只有8天的烏托邦樂園
在挑戰過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之后,曹導最新的行動,是8月底參加的人文精神聚集的的火節,這是她給自己30歲的禮物。
火人節每年8月底到9月初在炎熱干燥的黑巖沙漠舉行,幾萬人從世界各地趕來,在8天之內建成一座“城市”,在這里狂歡、欣賞藝術、搭建屬于自己的主題營地,互相交流,互相探索,互相贈與,最后付諸一炬好像什么也沒發生過。
在火人節,每個營地會有不同的主題,曹導住在跳傘營地,他們開飛機帶人上去跳傘。
曹導還去一個營地參加了一場空中格斗,“營地的外觀是用鐵管子搭的一個很大的半球形架子,每天晚上主持人會打扮成像電影《瘋狂的麥克斯》里主人公的樣子,在里面主持格斗比賽。我們被吊在半空中,被人拉到半球形架子的兩端,蕩到中間,兩個人撞在一起,用海綿棒互相打架,很野蠻很原始,讓人腎上腺素激增?!?/p>
想要體驗這些并不需要花錢,因為人們在這里不能有任何金錢的交易,一切資源都是以自愿原則進行分享。
“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裝置藝術展,沒有需要被解讀的意義,也可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地方,人們會在眾人的歡呼中打一場架,或者在夕陽下舉辦一場浪漫的婚禮,最后大火會結束這一切?!?/p>
雖然什么也帶不走,但她享受這里給予的最大的自由,和人與人之間毫無隔閡的分享互助。
不同的生活方式給她最多感動
每個人都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曹導也一樣。在冒險的途中,她遇到最印象深刻的還是那些特別的人,和他們與眾不同的生活。
在橫穿美國的冒險中,曹導和同伴Larson在一個多元性別家庭住了幾天。Mary和Gina是一對同性戀妻妻,養育著兩個孩子(Gina和前夫所生)。大女兒二十歲,決定要做變性手術,小女兒處在性別流動的探索中。
兩位媽媽尊重也支持她們,曹導非常羨慕這樣開放的環境,她也在高中時發現自己喜歡女生,但一直不敢跟爸媽坦白,直到大學才勉強讓父母接受。
在經過美國中西部小鎮時,木匠馬修給了她另一番感悟。馬修想把一個能抵御核爆等各種災害侵襲的、廢棄的火箭發射井改造成自給自足的地下探險式酒店,但是工程剛剛開始,地下還有積水,還不能住。他有自己的工作,不為金錢或者任何其他目的而做這件事,看上去不切實際、甚至有點荒謬,但那就是他們平庸生活外的光亮。
“他們很多人都有不切實際的夢想,哪怕是很小的努力,也要一步一步進行著,做不做得成也無所謂,重要的是給他們的生活一個理想?!辈軐дf。她希望在接下來的冒險中,探索更多環境與人,人與人之間的可能性。
“經歷的事情越多,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能讓你害怕的事情越來越少,你會越來越如魚得水,對自己的能力也越來越有自信,會做更多的事情,對很多事情的接受度也會更高?!?/p>
但她也面臨著一些困擾:“如果想要把冒險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變成職業,我需要做Vlog才可以維持生活。但慢慢的,我自己的生活就有一點被做 Vlogger這個身份綁架了,生活中遇到任何精彩的東西隨時都要記錄下來,沒辦法百分百享受那些很美妙的時刻了”。
(來源:城市畫報)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