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

發自:南方周末

主持人

孟登科 南方周末常務副總經理、南方周末研究院秘書長

對話嘉賓

劉衛華 中國企業公民委員會專職副會長

游睿山 中慈聯鄉村振興委員會總干事

游睿山 中慈聯鄉村振興委員會總干事

楊志欣 廣東電網黨建部副主任、團委書記

喻 豐 華潤集團社會責任總監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什么區別?二者有什么聯系?企業力量如何促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連接,做好戰略升級轉型?

Q1:“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在戰略的轉移中意味著什么?

游睿山:如果用教育來做類比,“精準扶貧”就像統一標準,需要大家都達到60分;但“鄉村振興”則是一個追求卓越的過程,追求卓越沒有上限。隨之帶來的問題是,“鄉村振興”要怎么結合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和發展環境制定各自的發展目標。

“精準扶貧”很容易做評價,比如說人均2300元的收入就是溫飽水平,但是“鄉村振興”就很難做這樣全國統一的標準。在銜接過程當中,精準扶貧要精準到每一戶,這一戶能不能達到收入2300元?就業和醫療問題能不能解決?但是鄉村振興是一個宏觀戰略的問題,是關系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系統工程。這是我們將來關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視角,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宏觀。

Q2:“鄉村振興”是追求更高、更卓越的過程。從企業來說,如何承接“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的升級,如何做到長遠的、可持續的發展?

楊志欣:廣東電網覆蓋了19個地市,承接了140個幫扶點、22個貧困村,各地政府也對我們高度信賴。我們在過去的三年里,派出181名扶貧干部,幫扶了6000多戶貧困戶,1.8萬貧困人口。經過三年的努力,目前有1.7萬多人已經脫貧,2018年基本可以做到“兩不愁三保障”。我們總共投資了378億,尤其對于特別貧困的地區進行傾斜和優先。

此外,還加大了行業扶貧力度。2019年3月,我們率先出臺了《廣東電網助力鄉村振興的三年戰略行動計劃》,預計投入78億,持續加大農網升級改造的力度。我們的目標是消滅城鄉用電差異化,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差異問題。我們會在三大核心指標上面持續發力:一是供電的可靠性,二是綜合電壓合格率,三是戶均配電容量的加強。

喻豐:華潤集團的幫扶工作可以用“組合拳”來形容。我們承接了國務院國資委給我們的兩個定點扶貧縣的任務,一個是在江西廣昌,一個是在寧夏海原。除了規定動作,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之外,我們還利用集團和員工的捐款,未來十年內在全國的老少邊窮地區中建設12個“希望小鎮”。

“希望小鎮”以四大愿景為目標,即環境改造、產業幫扶、組織重構和精神重塑。目前為止,已經建成的“希望小鎮”有8個。建設“希望小鎮”的四大愿景其實與“鄉村振興”的五大總要求是不謀而合的,具體來說是通過環境改造實現我們五大總要求的生態宜居,通過產業幫扶實現生活富裕,通過組織重構來實現鄉村的治理影響,通過精神重塑來實現鄉村的鄉風文明。根據統計,經過十多年的幫扶,我們在“希望小鎮”取得的成效使直接受益的農民超過了1萬人,間接的輻射、帶動人數超過了10萬。

華潤要建設的“希望小鎮”模式不是要讓它城鎮化,而是讓這個鄉村更像鄉村,能夠恢復以前的中華傳統,通過精神重塑來重塑鄉村文明。以鄉風文明的建設為例,我們具體通過兩個手段,土辦法和洋辦法。

土辦法是通過有條件的“希望小鎮”,修祠堂、公屋,經過保護性的修繕,把已經斷了三四十年的鄉賢文化等傳統文化建立起來,也給鄉親們舉辦活動提供場所。洋辦法是和騰訊“為村”項目合作,設立微信公眾號讓村里的父老鄉親都能收到最新資訊,還能做農產品販賣。

Q3:“鄉村振興”要求企業參與的時間更長,參與的程度更深。要怎么持續性地調動這些企業能夠自愿地、可持續地參與到“鄉村振興”中?

劉衛華:其實企業參與的動力來自它自身,是本來就存在的。比如在慈善界,大家都知道誰最需要慈善。難道只有貧窮的人需要嗎?十幾年之前我們就討論這個問題,富人也需要慈善。如果富人之外的圈子到處都是貧窮的人,或者都是強盜,富人出去是不安全的,那富人做慈善就很有必要了。

同理,我們為什么要做扶貧?舉例來說,有個企業是做后臺產品的,一方面要花巨資打廣告,以吸引更多的企業使用它的產品。另一方面,派了大量的科技人員到社區里進行計算機教學,讓社區里從小孩到老人,每一代都能掌握高科技。那么,消費需求就產生了,消費有了,企業的產品也就賣出去了。

Q4:“鄉村振興”過程當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趨勢是什么?

游睿山: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內生動力,一旦扶貧干部撤了以后,要如何自己運轉起來。第二就是缺人,如何培訓和培養鄉村的本土人才。

找到了合適的人,這些人還要用合適的組織形式去組織起來,我們看到大部分農民是一盤散沙。大家在講企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企業不可能永遠做公益,最好的狀態就是企業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能獲得合理的收益,才去做。如果大量的錢是外部的資本進入,農產品沒有賣出,農民沒有賺到錢,這樣的可持續就很難獲得發展。

楊志欣:未來我們要考慮的就是脫貧的長效機制,尤其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機制的建立,法律的光輝也要照耀到鄉村。鄉村振興絕對不只是硬件上的,最重要的是依法依規治理,比如農村的村委機制上的建設。說得再大一點,有可能就是文化自信——未來我即使在鄉村,沒有比城里人低等,鄉村的未來生活也可以很美好。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喻豐:我們在一線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當中,發現人才缺乏是目前比較棘手、也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在鄉村,特別是在扶貧這個領域,懂農業,特別是懂現代科技農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缺乏。另外,農村基層干部的素質有待提升,仍缺乏敢為善為的人。其他的問題,我覺得都可以通過各方多多溝通得以解決。

(梁鈺根據嘉賓現場對話整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