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總鼻祖”明道沒戲可拍背后,牽出了臺灣偶像劇的興衰起伏
曾幾何時,明道是臺灣偶像劇王子,2005年他與陳喬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打破了《流星花園》的收視紀錄,紅極一時。明道演藝事業的興衰起伏,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臺灣偶像劇的興衰起伏。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臺灣偶像劇的變遷。
曾幾何時,明道是臺灣偶像劇王子,2005年他與陳喬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打破了《流星花園》的收視紀錄,紅極一時。明道演藝事業的興衰起伏,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臺灣偶像劇的興衰起伏。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臺灣偶像劇的變遷。
近日,臺灣知名演員明道在某綜藝節目里哽咽自曝,這是他今年演的第一場戲,并稱有朋友對他說“我覺得你演不了男一號了”。而在后臺采訪時,明道坦言“我很難受。這幾年我做什么都不太成功,我都有點看不起我自己了”。
這不免讓人感到唏噓。曾幾何時,明道是臺灣偶像劇王子,2005年他與陳喬恩主演的《王子變青蛙》打破了《流星花園》的收視紀錄,紅極一時。明道演藝事業的興衰起伏,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臺灣偶像劇的興衰起伏。
這些年臺灣偶像劇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緣起:《流星花園》開啟時代
偶像劇的說法,來自于日本1990年代的“趨勢劇”(trendy drama)。日本知名趨勢劇制作人大多亮是這樣定義的:“所謂趨勢劇,就是由年輕的工作人員、年輕的編劇以及年輕的演員所拍攝的面向年輕人的電視劇?!?991年,日本富士臺播放的《東京愛情故事》的爆紅,讓趨勢劇成為一種潮流,并深受年輕人喜愛。1990年代初,香港衛視中文臺開辟了“偶像劇場”,大量引入來自日本的趨勢劇,以及韓國的言情劇,“偶像劇場”節目持續多年,“偶像劇”的概念逐漸形成,并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敘事模式。
1996年,臺灣中視開辟了“偶像一級棒劇場”,這是臺灣地區首度出現以“偶像劇”命名的電視戲劇節目。不過,當時的“偶像劇”并沒有形成一種正式的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