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兩個男人之間的戰爭 赤壁之戰

1800年前,孫劉聯軍在赤壁大敗曹軍,此役決定了其后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唐代李商隱過赤壁古戰場時留有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東風與便的是周瑜,明代小說《三國演義》造出的神——諸葛亮,當時只能算是劉備臨時派駐東吳的軍事觀察員。赤壁那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火,其實是周瑜與曹操之間的戰爭。


東風不與周郎便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途經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古戰場,有感于三國英雄的成敗寫下的著名詩篇。

李商隱假設,如果這次東風不與周郎方便,那么東吳兩位美女——大喬和小喬,就會被曹操搶了去消受了。他說“東風不與周郎便”,而非“東風不與孔明便”,那是因為唐宋時代評價三國,尚不以蜀漢為正統。后世受明代小說《三國演義》影響,諸葛亮成了高瞻遠矚、指揮若定的統帥,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舌戰群儒,如是橋段都是虛構,造就了一個神,周瑜卻成了小肚雞腸之人。吳宇森執導的電影《赤壁》,在這點上沒有依據小說《三國演義》,而是做了更為接近史實的還原。

赤壁之戰,對壘雙方是曹軍和東吳。諸葛亮大概只能算是劉備臨時派駐東吳的軍事觀察員,真正掌握大局的是周瑜。赤壁那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火,其實是周瑜與曹操之間的戰爭。

天下三分于一役


今年是赤壁之戰1800周年。1800年前的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此戰決定了當時中國的政治格局,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歷史基礎。

曹操在公元200年指揮了官渡大捷,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而赤壁之戰,同樣也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勝利者卻成了失敗者,歷史便是如此吊詭。

曹操自公元184年討伐黃巾軍起家,基本統一北方后,在玄武池訓練水兵,并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采取措施。隨即于公元208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欲一統南北。

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勢力是東吳的孫權,占據揚州等六郡,擁有精兵數萬;加之長江天險,易守難攻,成為曹操的東南勁敵。孫權此時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并荊、益二州,欲圖向北發展。

另一割據勢力劉表,占有荊州兩湖廣大地區。當時劉備還不成氣候,起初依附袁紹;“官渡之戰”袁紹敗于曹操之后,再投劉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機擴充軍隊,網羅人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經“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依其隆中對策,先占荊、益二州,再聯合孫權共圖中原,并在樊城大練水陸軍。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開始南征。他采用尚書令荀彧之計,領大軍直出葉縣、宛城(今河南南陽),另遣輕騎襲襄陽(今屬湖北)。八月,劉表病亡,曹軍放慢進軍速度,施加軍威,欲不戰而得荊州。此時孫權派魯肅以吊喪為名,往觀形勢,拉攏劉備,團結劉表舊將,共同對付曹操。魯肅在途中得知曹操進軍荊州的消息,晝夜兼程趕往襄陽。劉表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遣使投降曹操,開城門迎接曹軍。正加緊迎敵的劉備得知劉琮投降時,曹軍已過了宛城。

劉備為避曹軍銳氣,與諸葛亮、徐庶等帶領十余萬軍民倉促南撤,退向戰略要地江陵(今屬湖北荊沙),并令關羽率萬余水兵順漢水、溯江水會師。劉備行至當陽長坂,與魯肅相見,接受其勸說,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并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一萬余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

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諸葛亮到得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的威脅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孫權不愿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以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于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第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第二,北人“不習水戰”;第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再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鄱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分析了曹軍的弱點: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后患。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并不向曹。孫權增強了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遂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 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的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曹操此次對東吳志在必得,根本沒把對手周瑜放在眼里。沒想到這位取得過官渡大捷的英雄,卻在赤壁碰壁。小說《三國演義》里說,曹操一方兵力“馬步水軍共八十三萬,詐稱一百萬”,自然屬于虛夸,史書對此語焉不詳。后人統計考證,其實曹軍兵力當在20萬左右。除去曹操本隊,還包括自漢水出征的北路軍,即由護軍都督趙儼、奮威將軍程昱統率的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樂進、路招、馮楷、文聘七路,外加夏侯淵的運糧部隊。

建安十三年十月十日中午,曹操大軍與孫劉聯軍在赤壁遭遇,兩方水軍在江中激戰。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斗力較弱,初戰不利。曹操率敗兵在長江北岸烏林扎下水寨,欲待冬季后,來春再圖進取之計。孫劉聯軍亦扎南岸,周瑜則把戰船??吭谀习冻啾谝粋?,與曹軍隔江對峙。

北兵過不慣船上生活,曹操正憂慮時,手下謀臣龐統獻計:將大小船只“互相搭配,或三十、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鎖上,任他潮水上下,仍安寧平穩。”曹操采納意見,果見戰艦平穩,士卒可在其上躍馬掄槍,高興非常。

周瑜部將黃蓋建議采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采納了黃蓋的建議,并決定讓黃蓋詐降以接近曹操戰船。黃準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蘆葦、茅草,灌進油脂,用布幔罩住,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旌旗。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日嚴寒過后,常見晴暖,風向亦變為東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公元208年12月7日),晴空風暖。傍晚時分,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乘準備好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至曹軍水寨前二里許,指火為號,各船上士卒齊呼: “降焉”!誰料,二十余艘火船沖進曹軍水寨,火趁風威、風助火勢,頓時煙焰張天。曹軍人馬燒死、溺死者無數。熊熊火光映紅了南岸的石壁,“赤壁山”由此得名。

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劉備也同時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定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率部水陸并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后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強弩損于疾疫


《三國志》里記載了曹操寫給孫權的一封信,信中談到自己在赤壁之戰中失利的原因,“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獲此虛名。”曹操說那把大火是他“燒船自退”,當然只是掩飾之辭。不過當時曹軍遭遇疾病,確是實情。這也是戰略戰術之外,曹軍大敗的重要客觀原因。

據歷史學家考證,赤壁之戰始于冬天,曹軍轉徙東吳之地進行訓練卻是在秋季,正是血吸蟲病的傳播季節。歷史上的云夢大澤,是釘螺的大本營。一條血吸蟲進入釘螺體內,經過一兩個月就能生出成千上萬條尾蚴。人接觸了這種充滿血吸蟲幼蟲的“疫水”,就會得病。曹軍戰前染上此病,經過一個月的潛伏期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為什么同在一個戰場的孫劉聯軍卻沒有染上血吸蟲病呢?這是因為,他們長期在血吸蟲病流行的疫區生活,體內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而且,即使感染,急性發作期一過,特別嚴重者便已死亡。曹軍大部分是北方人,從非血吸蟲疫區來,體內沒有抗體,所以很容易染上血吸蟲病?!度龂尽放崴芍凶ⅲ?ldquo;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在道義上難與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兵力數倍于孫、劉兩家。既然如此,孫劉聯軍的戰績更顯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算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戰例典范。此役之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地南下荊州,從此失去了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赤壁大戰后,周瑜與曹仁等隔江對峙,不久便大破曹軍。劉備回師夏口,溯漢江迂回至曹仁后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稍后再得劉璋的益州。孫權則據有江東,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至此形成。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