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額返還!首例個人大病求助案宣判
公眾對于個人大病求助行為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環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以及善款使用的正當性。
責任編輯:張玥晗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
公眾對于個人大病求助行為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環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以及善款使用的正當性。
北京朝陽法院望京法庭庭長王敏認為,從這起案例來看,一方面籌集款項由互聯網平臺持有,沒有分賬管理,缺乏第三方監管;另一方面籌款由發起人一次性提現的方式支付,如何使用也缺乏監管,“這兩方面是目前最大的漏洞?!?/p>
“救救我身患重病才6個月的孩子吧,還他一個美好的未來?!?/p>
2018年4月15日,28歲的莫先生為了其重病的孩子在籌款平臺水滴籌上發起籌款,目標為40萬元。一天時間,6086位愛心人士捐款共計153136元。
一件原本是愛心救助的眾籌項目幾個月后卻變了味。
2018年7月27日,莫先生孩子去世五天后,水滴籌接到舉報電話,稱籌款并沒有全部花在孩子治病上。當年9月,水滴籌將莫先生告上了法院。
2019年11月6日,這起全國首例因網絡個人大病求助引發的糾紛在北京朝陽法院宣判,法院認定籌款發起人莫先生隱瞞名下財產和其他社會救助,將籌集款項挪作他用,構成違約,令莫先生全額返還籌款所得并支付相應利息。
不到兩年的時間,莫先生從一位求助人變成法庭里的被告,其間究竟發生了什么?近年來,網絡個人大病慈善眾籌頻頻出現爭議,“第一案”的宣判能否揭示背后更多原因?
“救命”的15萬籌款
2017年9月,家住浙江的莫先生與妻子許女士喜得一子。兒子出生2個月后被發現患有罕見病——威斯科特·奧爾德里奇綜合征,屬于染色體缺陷病,治療費用高昂。
在沉重的經濟負擔下,2018年4月,莫先生嘗試使用水滴籌進行網絡籌款。
水滴籌是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的運營項目之一,該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運營項目有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水滴籌、水滴公益。其中水滴籌作為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被公眾熟知。
“將民間‘互助互濟’的線下行為搬到社交網絡上,通過親友分享、移動支付等方式幫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及家庭便捷地發布、傳播求助信息,贈與人也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幫扶?!彼位I、水滴公益聯合創始人徐憾憾向南方周末講述平臺建立的初衷。
這類個人大病救助籌款平臺,近年來在網絡上相當活躍。當家庭遭遇變故或重大疾病時,很多網友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個人求助信息,以解眼前的困境。
水滴籌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現了個人網絡救助的規模,“自2016年水滴籌成立,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