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告訴你,為什么有人能從失敗中最終站起來
用大數據研究“失敗者”的發展軌跡,研究人員發現從失敗到成功不僅有跡可循,而且從某種程度上看,日后的成功正取決于如何對待失敗,學習中的微小變化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差異。
責任編輯:朱力遠
用大數據研究“失敗者”的發展軌跡,研究人員發現從失敗到成功不僅有跡可循,而且從某種程度上看,日后的成功正取決于如何對待失敗,學習中的微小變化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差異。
古往今來,成功與失敗這兩個概念都可謂有著密切聯系,既有“成王敗寇”這樣有著天淵之別的殘酷現實,也有用“錄取與否”來認定成敗這樣的人間悲喜,哪怕成敗只在細微差別間。功利地來看,成功與失敗只是一件事情的兩種靜態結果,但如果從長遠來看,想成功的人總是不會輕易接受失敗的結果,而人的一生也顯然要面對不止一次可能被歸為成功或失敗的局面。如何對待自己認為的失敗,又如何從失敗走向成功,則牽涉到如何看待成敗二者之間關系的問題。
那么,失敗對成功究竟意味著什么呢?2019年10月30日,《自然》雜志(Nature)發表的最新研究,用大數據研究了“失敗者”的發展軌跡,發現從失敗到成功不僅有跡可循,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日后的成功正取決于如何對待失敗。
微小變化產生巨大差異
“雖然人們認為最終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可能事先在運氣、學習策略以及個人特征等方面差異就非常大,但我們發現的是另一種重要的解釋:即使是兩個非常相似的人,他們最終也會得到根本不同的結果,這種結局的差異取決于他們如何利用和學習自己過去的失敗?!边@項研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