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德國史
“我想我所屬的這一代人都很難說有什么知識傳統。在一個連一本李商隱詩集都相當難得的年代,能有什么選擇的余地呢?每一本好書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卻沒有一本有決定性的影響?!?/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小磊
■秘密書架
盧卡奇認為,自從農民戰爭失敗以后,在所有的歷史關鍵時刻,德國都對歷史向它提出的問題作了錯誤的、非民主的回答,納粹主義是長期以來德意志非民主發展的結局
哪些書對你影響最大?遇到這樣的提問,我總是感到為難。1998年我曾說過:“我想我所屬的這一代人都很難說有什么知識傳統。在一個連一本李商隱詩集都相當難得的年代,能有什么選擇的余地呢?每一本好書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卻沒有一本有決定性的影響。”現在我依然這樣認為。
當然,群書過眼,總有些書記憶更清晰。上個世紀80年代,我愛讀的是傅庚生的《文學賞鑒論叢》(東風文藝出版社,1963)、卞之琳譯的 《西窗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和《梁宗岱譯詩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等。最近十多年來,我轉向思想文化方面的讀寫,不需要想起卻不會忘記的,是下列三書。
影響單世聯的三本書(《理性的毀滅》一書所用圖片為江蘇教育出版社重版本)
[美]科爾佩·S·平森:《德國近現代史:它的歷史與文化》,范德一等譯,商務印書館,1987
英美學者寫德國史,大體離不開以自由主義批判專制主義。這本書也是如此,其主題是:“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在德國近代歷史上表現自己的悲劇性努力,以及這種努力如何一再為對立的勢力,特別是軍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勢力所淹沒,然而又再度興起,重新開始作斗爭。”支持這一論點的史料太多了。自然邊界的變化不定,社會文化上沒有凝聚點,種族混合,政治上的不團結(特別表現為大一統主義與邦國主義的對立、普魯士與奧地利的競爭)等等,都嚴重妨礙德意志民族國家的建立。德國是西方國家,卻又是反“西方”的。從公元前58年條頓部落首領阿里歐維斯圖斯抗擊愷撒大軍,到路德的宗教改革所激發的德意志民族主義,再到19世紀初的反拿破侖戰爭,德意志在文化上一直懷有對希臘羅馬和猶太教—基督教傳統的憤恨,在政治上長期拒絕自由主義與民主主義、資本主義與個人主義、自由貿易與任何形式的國際主義。尤其是在19世紀初的解放戰爭中,德意志浪漫派把文化民族主義變成政治民族主義,以德意志獨特的歷史、習俗、傳統、神話、民間語言和故事等作為民族意識的興奮劑;自由主義在德意志傳統中被牢牢地等同于法國人,而政治保守主義和浪漫主義則被等同于“較高級”的德意志民族主義。盡管1830年的七月革命和1848年的二月革命都一再重申了自由民主的主張,強烈而深遠地觸動了德意志的政治和精神生活,但最終都在現實權力的壓迫下失敗,中斷了民族自由主義的命運和以民主方式統一、建國的道路。俾斯麥依靠“鐵與血”完成了德國統一之后,德意志迅速普魯士化,源自條頓騎士團的軍國主義和源自容克(貴族地主)的官僚體制是普魯士德國的兩大支柱,形成了工業技術高度發達而政治文化相當保守的格局。這種不同于西歐的現代化道路被稱為“德意志方式”或“普魯士道路”。
德意志的“特殊道路”(Sonderweg)原是19世紀以來德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