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牡丹開——青春版《牡丹亭》歐洲巡演紀實

英國人的眼淚是不輕易流的,他們以冷靜理性自許,“不流血革命”只有在英國才會發生。是中國昆曲的美及湯顯祖《牡丹亭》的至情,把英國人感動得掉淚!

責任編輯:馬莉

英國人的眼淚是不輕易流的,他們以冷靜理性自許,“不流血革命”只有在英國才會發生。是中國昆曲的美及湯顯祖《牡丹亭》的至情,把英國人感動得掉淚!

古老的昆曲大戲越過大西洋登陸英國在歐洲第一次亮相
沒想到6月在英國竟也是牡丹盛開的季節,倫敦街上的花店里一球球國色天香的富貴花,姹紫嫣紅,正在恣意綻放,原來牡丹在英國亦能開得如此燦爛。6月8日星期天下午青春版《牡丹亭》在倫敦演出最后一場,楊佳玲博士興沖沖走進花店里一口氣買下五大束粉牡丹,謝幕時獻給演員,慶?!赌档ねぁ吩谟莩龀晒?。

這次青春版《牡丹亭》赴歐洲巡演,先在英國倫敦演出兩輪六場,然后到希臘雅典演出一輪。倫敦首演是作為“時代中國”(China Now)的一項節目,“時代中國”是有史以來中英兩國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半年間在英國各地舉行上百場中國各種表演藝術、電影、畫展等,青春版《牡丹亭》被選中在倫敦享有輝煌歷史的薩德勒斯韋爾斯(Sadler’s Wells)戲院演出兩輪,算是“時代中國”的重頭戲。這是青春版《牡丹亭》在歐洲第一次亮相,而又是在世界戲劇之都的倫敦登臺,意義重大,對這出戲,對我們全體創作人員的制作概念,甚至對昆曲的藝術美學,都是一次國際標準的考驗。

其實,兩年前的2006年9月,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國西岸巡回演出,已造成極大轟動效應,在舊金山灣區、洛杉磯等幾處加州大學校區公演12場,場場爆滿,觀眾反應空前熱烈,各大報佳評如潮,昆曲首次在美國得到學術界及文化界的認可及推崇,論者認為是自梅蘭芳1930年赴美巡演以來,中國傳統戲曲在美國所造成的最大的一次沖擊。美國本來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對外來文化比較容易接受,加州尤其與中國文化接觸頻繁,青春版《牡丹亭》在加州巡演,能引起美國觀眾如此巨大的回響,其實不算太過意外,但這出9個小時的昆曲大戲越過大西洋登陸英國,這個有六百年歷史的古老劇種是否也能感動一向自負眼界甚高的倫敦英國觀眾,并讓他們心悅誠服?6月3日開演以前,說實話,我心中也沒有十分把握。


2008年6月8日在薩德勒斯韋爾斯劇院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后全體演員與白先勇先生一同向觀眾謝幕


倫敦觀眾好戲看多了目光挑剔,英國大報的劇評標準更是嚴厲苛刻
我有20年沒有到倫敦了,這些年倫敦變得愈加繁榮,“日不落國”的鼎盛時期,倫敦曾是世界政治權力的中心,如今大英帝國沒落了,倫敦卻仍舊能夠保留住一份皇家氣派,自有一番雍容矜貴。英國人對他們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文化傳統抱著一種堅信不移的自豪,也難怪,英倫三島竟然在19世紀開創出橫跨世界的大帝國來,改變近代人類生態的“工業革命”是在英國發生的,現代物理科學之父牛頓是英國人,各行各業,英國歷史上的杰出人才多不勝數,但是如果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沒有誕生莎士比亞,英國的文化恐怕就大為減色,英國人文化優越感的氣焰也高不起來了??墒巧勘葋喪遣皇莱龅膫ゴ筇觳?,他的三十多部劇作寫透人性,寫盡人生,他是英國人的文神,是英國人最引以為傲的一塊文化招牌。莎士比亞這位世界的頂級劇作家,替英國人爭足了面子。

英國人一向有看戲的傳統,當今的倫敦已經變成世界表演藝術的中心,每天晚上竟有上百場各種表演在大大小小的劇院登臺。老字號的“皇家莎劇演出公司”固然在不斷上演“莎劇”,這一二十年英國人制作的音樂劇居然引領風騷,《貓》、《歌劇魅影》橫掃天下,歷久不衰,不知賺進多少英鎊。倫敦的觀眾好戲看多了,目光自然挑剔,而英國幾家大報的劇評,標準更是嚴厲苛刻,據說倫敦觀眾是憑劇評挑戲看的,所以劇評往往操縱著一出戲的生死大權。在倫敦,一出戲要演出成功,從宣傳到演出,須步步為營,一點都馬虎不得。


劇評人大衛·道吉爾(David Dougil)在劇評中贊美《牡丹亭》的舞蹈身段“美妙高貴”,水袖動作“干凈利落”、“表情豐富”?!≡S培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