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學校體育應上升為國家戰略
你可以施加行政壓力,迫使學生在體育上必須保證多少時間,必須達到什么標準,但你同時又不斷增加應試教育的砝碼,學生無法享受到體育的快樂,他們就只會被動應付。
責任編輯:戴志勇
要求將奧運火炬手資格轉讓給災區代表的林強,曾擔任四川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自1992年到2005年,跟學校體育打了14年的交道。
在此期間,以他為主的團隊向全國推廣了四川農村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成功承辦了全國第六屆大學生運動會。
30年前,作為一名軍旅運動員,他先后打破過四川省田徑五項全能和全軍十項全能紀錄。從部隊轉業后,一直從事學校體育管理工作。他認為,“奪取學校體育事業的金牌可能更重要”,但談起具體的發展路徑,這個前半生都在繞著體育轉的人,卻感到非常困惑。
體育硬件增強,學生體質反降
南方周末:現在的學校體育場美輪美奐,比你當年在四川主管學校體育時氣派多了。
林強:硬件上確實今非昔比。20年前我到四川省教委體育衛生藝術處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全省 (包括現在的重慶市)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做普查,當時學生人均體育活動面積不過1.27平方米。全省近10萬所中小學,標準400米跑道田徑場僅有4個,其中兩個還建于上世紀30年代。
現在學生人均體育活動面積已經大大提高。小學提高到4.39平方米,中學提高到4.72平方米,全省中小學400米跑道田徑場也已經超過300個,而且半數以上是塑膠跑道和草坪球場。個別學校甚至不僅有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