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奧運后中國改革突破的時間窗口
中國的改革,早已過了皆大歡喜的黃金時代。任何實質措施的推進,都很難不經利益各方充分博弈而輕易達成協議。
責任編輯:陳敏 史哲 蔡軍劍
8月25日,胡錦濤在首爾坦承中國今年遇到諸多考驗:內有雪災及地震災害,外有國際金融動蕩、國際糧價油價上漲、世界經濟增速減緩。種種不利因素的匯集,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大壓力”。
緊鑼密鼓應對的同時,匯聚全球目光的北京奧運會又如期而至。連串挑戰,迫使中國放緩了早應推進的諸多改革舉措。不出預料,包括股市樓市在內,體量巨大的中國經濟并未借力奧運而告別低谷。相反,各種成本節節攀升,全球不景氣持續加劇,已對依靠外需與投資拉動的中國經濟舊模式,造成空前沖擊。而以甕安事件為警示,中國經濟三十年高速發展中累積起來的大大小小社會矛盾,由于缺乏通暢的制度解決路徑,也在星星點點發酵、釋放。
自經濟而社會,從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