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院士”張立綱:智士、能者、愛國心

剛逝去的張立綱頭頂5個院士頭銜: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責任編輯:李小鳴

“他是站在純科學與應用科技間的罕見人才,一位不折不扣具有諾貝爾獎水平又從不沽名釣譽的科學家。”

“他是頭腦清醒的理想主義者。”

“學的是電機,做的是物理,他有著絕頂的聰明。”

大陸的12年,臺灣的12年,美國的40年,香港的8年……諸多故事串起一個華人科學家的人生腳印,已經變成一個特定時代的鏡像。


2008年8月12日,一位華人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家醫院悄然離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歲的老人走得安詳。

剛逝去的張立綱頭頂5個院士頭銜: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在華人科學家中,能有如此驕人榮譽者,屈指可數。

8月18日,美國圣迭戈POWAY,按逝者遺愿,悼念者將原本用于買花的錢捐給當地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差點吞沒了逝者的家,多虧消防人員冒死救火。

張立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

72年中,張立綱最后的濃重一筆,是在香港科大。

回首與張立綱前事,香港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吳家瑋贊張是站在純科學與應用科技間的罕見人才,一位不折不扣具有諾貝爾獎水平又從不沽名釣譽的科學家。

他是香港科大“英雄榜”里不可或缺的人物。“科大在我一生中的意義,不是科大的八年和IBM三十年的區別,而是質和量的本質區別。”為創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治校而不懈努力,他是成功的。

多年前,張立綱曾說,中國教育史上可能從來沒有這么好的一個時機,這么好的教授聚在一起,做一件這么好的事情。“這種機會,很多人一輩子都碰不上,所以,我們都是幸運的。”

還一個心愿
“曾夢想將來能回到從未去過的東北老家,在小豐滿發電廠工作……”張立綱先生在臺灣大學“電機之友”網站的校友自述中寫道。

57歲那年,已經是知名科學家的張立綱,想要回到亞洲去,不是為了錢,最重要的是還一個心愿。

1963年,從斯坦福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的張立綱到了IBM,一干就是30年。

“學的是電機,做的是物理,他有著絕頂的聰明。”在IBM與他共事過的雷明德說,張立綱是個非常執著的人,要么不做,要做就是一百分。

對于普通人來說很陌生,張立綱的研究領域頗為生僻,“CD、DVD、光通信,都是在半導體激光技術研究基礎上應用的結果,張立綱先生是這方面最早的核心成員。他從事的研究,還為現在的納米材料研究奠定了基礎。”雷明德解釋說。

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葛惟昆介紹,張立綱與其合作者江崎教授(1995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捕捉到了半導體發展的一個新方向,而這需要非常敏銳的科學嗅覺。

帶著興趣與執著,他做了30年的研究,其間,他被聘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作為知名科學家,呆在IBM是很舒適的,然而,張立綱還想換一下崗位做一點不同的事情。他曾說,雖然在美國幾十年了,總覺得是一個暫時的狀態,該為中國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其實他一直注意中國的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多少有些幫助。“經濟條件較好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