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艾默特:我從不相信經濟預測
1993年3月,艾默特被任命為《經濟學人》雜志第15任主編,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人”。
身為《經濟學人》的主編,就好像是一直在主持著一場關于世界的討論
26年里,他從事著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走遍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
今天,他住在英國東南部薩默塞特郡一個叫??怂鼓聽柕暮_叴迩f。涓涓小河從家門前流過。不下雨的日子,帶著狗兒穿行于山間和樹林,呼吸清新的空氣。這是《經濟學人》雜志前主編比爾·艾默特“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2006年,比爾·艾默特正是知天命之年。他在主編的位置上已經干了13年,成就斐然。但是艾默特并不戀棧。“我已經是過去半個世紀里為《經濟學人》服役時間最長的一把手了。干點新鮮事兒,才能活得更健康。對雜志也是一樣的道理,需要注入新的血液。很多人會在他們50歲的時候買部頂級車,而我則決定換種活法?!督洕鷮W人》主編是這個世界上我所能想到的最棒的工作,但我還是想讓自己更自由一些。”
“卸甲而不歸田”,艾默特在去職后將他的日程一分為二:從記者角度撰寫各類分析文章,還有對新書的調研。
有意思的是,艾默特光榮“隱退”,不過他的名字卻不再像在(實行作者匿名制的)《經濟學人》時那么“深藏不露”,而是大張旗鼓、明目張膽地印在了新書的封皮上。“這一次,我的名字和書名一樣大得嚇人!”在北京的“書蟲”英文書吧里,艾默特對前來捧場的讀者們開起玩笑。
《對手》是這本新書的簡稱。全名是《對手:中印日之間的權力斗爭將如何塑造今后的十年》。作為亞洲專家,作者認為亞洲在沉寂了多個世紀之后正在快速覺醒,而中國、日本和印度這三個亞洲大國,在這個過程中也在經歷著各自的演變,且正形成鼎足之勢。它們各自不同的道路和政經取向,將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亞洲和世界的未來。和《經濟學人》的文風一脈相承,書中文字明快、易讀,為數不多的圖表清晰、簡單。沒有故弄玄虛。
盡管艾默特一再聲明,“除了短期的天氣預報,我從來不相信任何經濟形勢預測”,可是他的“粉絲”似乎并不買賬。在書蟲見面會的提問環節,熱心讀者不僅問到他對亞洲實行亞元可能性的預期,關心外商在華的前景,也窮追不舍地希望他能告訴大家,在他所揭示的中、日、印三國的角力中,究竟誰會最后勝出,或者是哪兩強先誕生……就在會后簽名售書的半小時里,還有一位印度學生見縫插針地請教艾默特自己“未來是留在中國好還是回到印度好”,一位叫穆哈默德的棕黑皮膚讀者請教艾默特,“下個世紀是否會是中東的世紀?”當然,從艾默特身上,你從來都得不到關于經濟走勢的明確預測。但不用沮喪,你的問題很少會吃閉門羹,好脾氣的艾默特總是樂于友好而坦誠地為人指出大概的方向。
“一個妄想型樂觀主義者(paranoid optimist)。”這是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