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時期與解散食堂

那時,人們仿佛到了君子國,如此隨意地對待經濟,經濟難道不會報復嗎?

責任編輯:劉小磊

■個人歷史

1958年在公社化進程中大辦公共食堂,被視為進入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金橋”。辦不辦食堂、吃不吃食堂被看作是走不走社會主義道路。當時批判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一條重要的罪狀就是反對辦食堂?!度嗣袢請蟆穲蟮肋^一條消息,說云南有個“右傾分子”反對群眾辦食堂。群眾說我們的食堂是“雷打不散”,那位“右傾分子”說“我就是雷公,就是要把你們的食堂打散”。這是作為反面典型來示眾的。在這種形勢下,農村幾乎是社社有食堂,隊隊有食堂(當時的生產隊相當于1961年以后的生產大隊)。

北京雖沒有普遍搞食堂,但在“大躍進”高潮期間,飯館吃飯自行付費,發揚共產主義風格,愛給多少給多少。每天我在菜市口的“南來順”吃早點。一天早上,一進飯館就大吃一驚,屋子中間是十多張方桌拼成的一個臺子,放著油餅、燒餅、麻花等食物,旁邊有大桶,里面是豆漿、杏仁茶等。這些都是任君自取,四周的方桌上有小笸籮,中有零碎錢幣,由君自行付款。飯館里的人比平常多了好幾倍。油餅等一端出來都是一搶而光,“南來順”堅持不到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