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院彈劾軍機大臣
“我們資政院敷敷衍衍,反反復復,何面目以謝天下?本員今日有個倡議,前日之表決是取消奏稿,并非取消問題。我們此次須指實彈劾,不要再如前次之調停,方足以對天下?!?/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小磊
■晚清新政叢談
議員們口口聲聲不敢與君主“對待”,實際上處處指責批評上諭,千方百計要其收回成命。在立憲與專制的根本原則問題上,他們的立場是毫不含糊的
資政院是過渡性的立法機構
1910年9月,資政院召集議員,正式成立。原定欽選和民選議員(各省諮議局選出的議員)各100名,由于新疆諮議局尚未成立,缺少兩名民選議員,欽選議員也減少兩名。
清政府設立資政院,是考慮到“中國上下議院一時未能成立,亟宜設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也就是說,目的在于培養鍛煉議員的能力,為成立兩院制的正式國會奠定基礎。正因為是一個過渡性的立法機構,所以它不像立憲國家的議會那樣實行兩院制,而是由欽選和民選議員混合組織。其立法權也不如立憲國家的議院大,無權制定和修改憲法,但憲法以外的其他議案是有權議決的,只是通過以后,還要經過君主“裁奪”。然而它卻擁有議決國家財政預算、決算、稅法和公債的職權,擁有憲法以外各種新定法典及其修改的職權,還有質問、彈劾行政部門和大臣的權力,核議督撫侵奪諮議局權限的權力等;從法理上說,它是國家的最高立法和監督機關。
資政院會議非有議員2/3以上到會,不得開議;議決以到會議員過半數所決為準;議員在資政院議事范圍內的發言,不受院外詰責。除涉及軍事或外交秘密,會議一般不禁止旁聽,充分表現了它的開放性和透明度。
審核預算一絲不茍
1910年10月3日,資政院召開第一屆會議,議員特別是民選議員都極為珍惜“選民代表”的榮譽,嚴肅地履行職責。
資政院開會時,議員們對一切議案,不論是政府提出的,本院提出的,還是各省團體和民眾陳請的,均按照立法程序,直言不諱地發表意見。議員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要求改變議事日程??偛没蚋笨偛弥回撠熃M織會議和維持會場秩序,完全聽憑議員議決,只有當贊成與反對的票數相等時,總裁或副總裁的態度才起作用。
議員們討論修改法律條文和奏稿,總是字斟句酌,力求做到準確無誤。審核1911年國家預算,更是一絲不茍。政府交出的預算總額短虧五千多萬兩。議員們認為,人民生活非常困苦,自己既是民眾的代表,就應減輕民眾的負擔,決不能拿著納稅人的錢供政府揮霍浪費。因此,審核時要盡可能地裁冗員,節糜費。不過,他們并不是隨意縮減,而是對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事情該不該辦、經費多少等等,認真推究核對。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請在場的政府特派員解釋,合理的接受,不合理的進行辯駁。例如,郵傳部的預算僅京奉鐵路雜費中的紙筆一項即達6萬多兩;議員認為,就是隨便用,也用不了這么多,于是核減了5萬多兩。該路還有另一筆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